專家認為:判定進入“加息周期”為時尚早

央行上調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後,一些專家表示,現在很難下結論認為我國進入了“加息周期”,預計後期的貨幣政策將進入一段平靜觀察期。在貨幣政策各手段中,匯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三率”未來有可能輪番上陣或組合使用。

認定進入“加息周期”尚早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等經濟學家認為,本次央行加息意味著新一輪加息周期已經到來。

但更多專家表示,現在還難以認定我國進入加息周期,有幾個因素使得央行難以持續加息。

市場利率難走高。在連續緊縮措施出台後,市場對於政策面變化的預期逐漸弱化,再配合以資金面的寬鬆,從8月初以來,對利率變動最為敏感的債券市場反而出現了一波難得的反彈走勢,各期限債券品種的收益率下行幅度在15 —20個基點範圍內。

如果央行繼續調高存款利率,會誘導回購、拆借、新債發行利率走高,資金成本上升,同時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銀行體系,迫使央行投放更多基礎貨幣,使流動性再被放大。

從抑制投資的效果看,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商業銀行的放貸衝動可能需要發改委、銀監會乃至國務院藉助於視窗指導等行政性工具來進行調節;而許多企業對資金的成本也不是非常敏感。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研究員何帆表示,加息本身並無法控制投資過熱,因為投資中銀行貸款所占的比例並不是很高,投資主體如地方政府等受加息的影響並不很大。

從物價總水平看,今年以來cpi一直在低位運行,7月份cpi漲幅只有1%。作為以抑制通脹為目標的利率工具,1%的漲幅還未構成存款加息的理由。不過,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一直在提醒注意防範潛在的通脹壓力。

有專家還表示,更多地使用利率工具或利率更頻繁地調整,與“加息周期”還不是同義詞。我國有些領域市場化程度不是很高,經濟周期的規律性不強,人為的因素較多,簡單地用經濟規律,特別是美聯儲通常使用的與美國經濟規律相適應的連續小幅升息和連續小幅降息的手法,可能暫時不是很適用。使用“加息周期”來判斷我國貨幣政策的取向相對超前。是否再加息要密切觀察經濟的運行狀況和巨觀指標的變化,預計後期的貨幣政策將進入一段平靜觀察期。因此,是否連續加息不是現在就能夠準確判斷的。

預計下一步“三率”齊動

專家們預計,央行下一步的貨幣政策除了公開市場操作外,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這“三率”有可能輪番上陣或者組合使用。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下一步可能會繼續提高準備金率或者加息,因為央行想把貨幣增速m2控制在16%,貸款增長速度控制在15%左右;最重要的還是匯率問題。他預計,匯率波幅會繼續增大,而升值的速度也會進一步加快,到年底美元兌人民幣能夠降到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