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規章規範規劃公示行為,好!

為健全城市規劃民主決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機制,增強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維護公眾對城市規劃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安徽省近日出台了《安徽省城市規劃公示暫行辦法》,把所有規劃尤其是與民眾居住環境相關的項目曝於“陽光”之下,讓居民知情、讓居民說話,杜絕擅自變更規劃的違法現象。筆者認為,應該為安徽省的做法大聲叫好!

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公眾參與、專家評審、民主決策”的城市規劃編制、實施和管理機制尚未形成,不少地方城市規劃由少數領導、專家說了算。在城市規劃編制時,是領導定“調子”、專家做“文章”;在城市規劃實施和管理時,又大都是實行封閉“作業”,處在城市主人地位的廣大普通老百姓幾乎沒有話語權。由於失去了市民的參與、監督,加上受內在、外在多種條件的局限,這樣的城市規劃容易忽視公眾利益,缺乏人文關懷。更有甚者,城市規劃先導性、前瞻性、強制性有時變成應急性、隨意性和表態性。君不見,不少城市的規划動輒追求“大手筆”、“大氣魄”,建設規劃做了一輪又一輪,修了改、改了修,一些項目拆了建、建了拆,一些馬路成了“拉鏈”……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嚴重損害百姓利益。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首長頻頻換,規劃跟著變,城市‘四不象’,民眾大遭殃”。

近年來,一些地方雖然採取措施增加了市民參與城市規劃的機會,但沒有制度保障,缺乏經常性;有些地方甚至有較多的“做秀”成分,形式多於內容,缺乏實效性。相對而言,安徽省出台新規對城市規劃公示進行規範,其積極意義值得肯定。因為制度法規一般來說都是剛性的,與領導者個人好惡、素質無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正常的情況下,無論哪個主政都得遵守。相信新規的實施,將有助於社會和公眾對城市規划行政行為進行監督,有利於城市規劃工作的規範化,有利於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從而在城市建設中降低成本、避免浪費,多留精品、減少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