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編制綜合交通規劃構築區域一體化的交通網

從天津召開的市域綜合交通規划動員大會上獲悉,經市政府批准,本市將用一年時間完成天津市市域綜合交通規劃編制任務。

市域綜合交通規劃是解決現狀交通問題和指導未來交通發展的基本依據,主要內容涉及城市土地使用及設施配置、城市空間布局、綜合交通網路構架、交通政策設計和實施等方面,主要目標是追求綜合交通系統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包括交通、經濟、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引導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交通行業各主管單位會同規劃部門共同編制了包括《天津市公路主樞紐規劃》、《天津港總體規劃》、《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規劃》、《濱海新區基礎設施規劃》《中心城區軌道交通規劃》《中心城市道路網調整規劃》等多項交通專項規劃,規劃的實施對改善本市綜合交通狀況,起到了極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2006年7月,國務院批覆《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4年)》,在交通專項規劃中,確定了本市交通發展的戰略性、指導性原則。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天津發展進入新的上升期,市域綜合交通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發生了很大變化。

為了確保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落地,更好地發揮交通規劃的戰略指導作用,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迫切需要編制市域綜合交通規劃。

本次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將以城市總體規劃、濱海新區總體規劃和2003年編制完成的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為依據和基礎,注重加強中心城區以外地區的規劃控制,注重與環渤海其他地區的橫向聯合與協調一致,加快促進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形成系統開放、區域協調、城鄉一體、層次分明的綜合交通規劃。主要任務包括一是在市域綜合交通規劃中全面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在國家新的區域發展戰略背景下,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為契機,以輻射和帶動環渤海地區為總體目標,構築外部與區域協調一致、內部各種交通方式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網路;二是通過市域範圍內的交通出行調查,蒐集整理包括人口崗位、社會經濟發展、交通出行特徵等各類數據,建立以交通網路為基礎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和交通預測模型,為本市今後重大基礎設施的選址和公路、鐵路、軌道等交通基礎研究,提供數據平台和定量分析支撐;三是細化城市總體規劃中的交通專項規劃,控制和預留未來發展空間。在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濱海新區總體規劃成果的基礎上,深化和完善交通專項規劃,根據天津未來的交通發展需求,調整和最佳化交通系統網路布局,對各種交通設施的走廊和交通樞紐用地進行控制和預留,便於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分期建設實施,保障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四是完善中心城區及外圍地區綜合交通網路,在已建成的快速路、快速軌道的基礎上,突出交通組織規劃和支、次路網的規劃和研究工作;五是套用綜合及系統的方法,解決濱海新區核心區港城交通矛盾,提出以綜合交通網路規劃建設,支持濱海新區產業功能區發展的規劃方案。

市域綜合交通規劃的編制將重點突出以下六個方面:一是以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為核心;二是著力構築區域一體化的綜合交通網路;三是突出濱海新區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四是堅持集約和節約利用土地的“tod”模式,優先發展公共運輸;五是強化交通樞紐功能,提高綜合換乘服務水平;六是支持小城鎮和新農村的建設,形成城鄉一體的綜合交通體系。

按照計畫,市域綜合交通規劃工作共分為交通調查與分析,交通需求預測模型及城市交通發展專題分析、交通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研究,綜合交通發展戰略綱要,交通專項規劃方案的編制等四個階段。全部工作用一年時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