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中國城市正在集體行銷

城市群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中國,這個發展速度讓世界各國都瞠目結舌的國家不僅爆發出無窮的發展精力,其下各省市間的城市,也都在進行著一場白熱化的競賽,看看誰能出類拔萃成為國家級的排行榜城市,對內既可光耀門楣,對外亦可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因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每年公布各大城市競爭力的排名就成了各大城市比賽結果的成績單。但從20世紀末開始,在各地區角逐競爭力時,一個現象尤為突出:以城市群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單個城市競爭力被區域整體競爭力所替代。

所謂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區域範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繫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目前,中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長江中游、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來二十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城市群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負責做城市競爭力排名的倪鵬飛教授曾解釋說,城市競爭力就是城市創造財富的能力。就像500強企業排序依據營業收入一樣,城市競爭力的排序依據的是它賺錢的能力。因此,在綜合經濟實力上,上海的競爭力超過北京並不奇怪,因為中國經濟帶是由南向北逐步繁榮的,最早開放的是廣東,其次是上海開發浦東。另一方面,北京所獨有的政策優勢正在變弱,比如北京申奧、上海申博,中央政府都支持;上海有汽車產業,現在北京也有了。

而實際上,北京與上海的差距並不僅是兩個城市之間的,還有周邊城市的影響。北京周邊最大的三座城市:天津、石家莊、唐山在各方面都不能跟上海周邊的蘇州、寧波、杭州、南京、無錫相比較。

“天津的發展最近比較遲緩,作為港口城市受到大連、青島、煙臺等渤海港口的擠壓,而唐山則是在地震後重建起來的。但上海就不同了,依託的是江浙一帶中國最富庶的地區,產業鏈完備。北京再往北是內蒙古和東北,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尚在轉型之中,上海的縱深則是整個延長江經濟帶。從區位看,上海是整個大中華的出海口,而天津只能說是北京和河北的出海口。”

如果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北京是帶著幾個落後的小兄弟與上海的幾個新貴在競爭,“好像瑞典桌球隊和中國隊比賽,瑞典的老瓦爾德內爾可能會贏中國的孔令輝,但並不能說瑞典隊就比中國隊實力強,打團體賽還是可能輸的。單純的競爭力排名是沒有意義的,眼前只是一堆抽象的數據,更重要的是能夠讀懂格局——你的兄弟們怎么樣?”

正是如此,以京津為中心的環渤海經濟圈形成且在各地區的城市中增長的最快。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3月25日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該地區2005年的生產總值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高達19.63%。

這一數字再次印證了城市、城市群之間的“角力”將改變區域經濟版圖的事實,也將“中國經濟重點正在北上”的觀點推到了社會關注的前台。報告稱,京津冀區域的後發優勢極大,既可以站在經濟成長方式轉變這個歷史高點上,抓住全球服務業轉移的機遇,又可充分利用頂級科研院所眾多的優勢,全力發展濱海新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從而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第三級”。國家信息中心專家高輝清預計,2007年環渤海地區的增長潛力將開始逐步發揮出來。

城市的行銷戰略

在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單單靠一項綜合經濟實力的指標是不能提升一個城市的形象,還需要具體到對各個城市環境、營商條件等指標的分析,這些因素對城市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正如倪鵬飛教授說的那樣,“城市正在變成消費品,而城市的政府應該把投資者、旅遊者、市民當作顧客和消費者;把城市的基礎設施、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環境當作產品”。市長成為城市的行銷者,領導班子成為董事會。在這個意義上,城市的競爭力的排行榜,更像一篇中國城市的“消費指南”。

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吳志強1996年留學回國,發現國內城市之間競爭激烈,“計畫經濟時代,地方執行中央的任務,而現在地方政府則是主動出擊爭奪資源,他們是利益的主體,越來越多地用管理公司的方式管理城市,爭取投資者與遊客的消費。但另一方面,政府又有維護公平與公正的職責,照顧弱者。未來的政府,將同時操控這兩套並行的體系。”而對於大多數中國城市來說,第一個轉折剛剛發生。

早在上海市拿下世博會的舉辦權後,上海市政府就挑選中意的公關公司。這些公關公司主要作用是以“塑造上海獨特的魅力”為己任,以達到宣揚其城市精神、提升上海的知名度及國際影響力的目的。北京現代城市形象研究所所長、北京mci專家團總策劃居易教授說,“上海申博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形象公關,他們把世博會做成了和北京辦奧運一樣,是全國人民的事。還有2001年上海承辦apec會議也使上海幾乎成了全世界的焦點,堪稱中國城市行銷的成功案例。上海非常善於以‘售賣精神’獲利。”

有類似效果的還有昆明和哈爾濱。昆明以春天概念這張“名片”,使昆明在2002年實現旅遊收入141.4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遊客7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1.6億美元。哈爾濱市旅遊局用他們兩年間在央視投下的300多萬元的城市形象廣告,換來的是“冰雪節”5個億的收入淨增長。

中國現有城市666座,城市化率約為36%,從中國社會城市化的角度看,“在未來15年中國的城市化要達到50%”。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吳志強說,“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政府將用公司化的方式管理城市,爭取投資者與遊客的消費;但另一方面,政府又要維護公平與公正的職責,照顧弱者。未來的政府,將同時操控這兩套並行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