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發布

中注協近日發布《中國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以下簡稱“制度”),定於2007年1月1日起實施。該《制度》的發布,是中注協全面貫徹落實行業人才培養“三十條”的又一重要舉措,標誌著註冊會計師行業人才戰略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
開展繼續教育,是保持和提升註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行業人才建設的重要途徑。2005年,中注協發布《關於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三十條”),確立了行業人才戰略的總體思路和具體目標,提出了行業領軍人才、後備人才、培訓機制和培訓制度建設的各項任務。
財政部王軍副部長和中注協劉仲藜會長,對註冊會計師行業人才戰略的實施和制度建設高度重視,並給予了大力指導。一年多來,行業在選拔和培養領軍人才、支持中國註冊會計師取得“國際資質”、選拔註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優秀學生赴境外實習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與此同時,為切實落實行業人才戰略,保障行業人才培養工作機制的轉換和措施到位,中注協認真總結多年來行業培訓工作的實踐經驗,積極吸收和借鑑國際及國外專業組織的成功做法,結合行業人才戰略的新要求,經過一年半的研究、起草和反覆徵求意見,正式出台了《中國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
該《制度》著力觀念更新和機制轉變,注重培訓形式和培訓效果的緊密結合,通過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行業培訓的壓力和動力植根於會計師事務所和每一位註冊會計師。同時,《制度》還進一步明確了各級協會和事務所的職責分工,為切實轉變行業的培訓組織和管理機制,全面提升行業培訓質量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證。
該《制度》相對以往的培訓要求,有四大創新:
  一是突破了傳統的培訓模式,豐富了繼續教育的內涵。在繼續教育的形式上,突破了傳統的單一集中式培訓模式,參加在職學位教育、出版專業著作、開展專業研究、參與行業執業質量檢查等,都納入了行業繼續教育的體系之中;在繼續教育的內容上,也不僅僅限於專業知識,與改善註冊會計師知識結構、提高註冊會計師能力和道德的相關知識和能力教育,都是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的內容。由此,建立起全面的、立體的、多層次的繼續教育模式,拓寬了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的途徑,也體現了註冊會計師作為高級會計人才其繼續教育的內在規律。
二是突出操作性,細化了學時要求。《制度》明確規定,註冊會計師每兩年為一個考核周期,每個考核周期內,註冊會計師接受的繼續教育累計不得少於80個學時,且任何一年均不得少於30個學時。為便於操作,《制度》對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所對應的學時進行了細化,明確了學時折算標準和要求。《制度》同時規定,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已確認的學時,全國各地協會均予以認可,為行業人才合理流動提供了便利。
三是關注培訓效果,嚴格考核評價機制。《制度》要求,對於集中式的培訓形式,要實行結業考試、考核制度,考試、考核不合格者不計算培訓學時,不發給培訓結業證明,並要向所在事務所通報其培訓結果。《制度》還要求,各級協會要考核註冊會計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學時完成情況,對未完成繼續教育學時且不符合豁免情形的註冊會計師,要限期進行強制培訓並予以公告。
四是發揮培訓機構作用,明確培訓機構的職責。《制度》在進一步明確中注協、地方協會和事務所三級培訓組織體系職責分工的基礎上,注重發揮培訓機構的作用,其中指出,中注協和地方協會可以委託專業培訓機構舉辦行業的繼續教育培訓班。受託舉辦培訓班的培訓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合理設計培訓內容,選擇科學適用的培訓方式,聘請具有勝任能力的師資,並向協會報告註冊會計師培訓班實施情況。同時,培訓機構應當向培訓合格的註冊會計師提供證明檔案,並妥善保管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