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china:接軌-中國會計準則大變革

當美國和歐洲還在為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孰優孰劣以及如何協調二者的關係爭吵不休的時候,2月15日,中國財政部在北京發布了38項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並宣布一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自此建立,將於2007年1月首先對上市公司施行。與會計準則同時發布的還有一套新的針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準則。

財政部聲稱的趨同是貨真價實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席(iasb)戴維·泰迪參加了發布會,並在隨後的書面聲明中表示:“通過採用新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中國的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ifrs)實現了實質上的趨同。”而對實現會計國際趨同的意義,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準則發布會上作了如下的概括:“兩大準則體系的發布,架起了密切中外經貿合作的會計審計技術橋樑,有利於進一步最佳化我國投資環境,有利於促進我國企業更好更多地‘走出去’,有利於穩步推進我國會計審計國際化發展戰略,全面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

普華永道專業技術支持部總監金以文是中國財政部會計準則事務的外部顧問之一。中國政府推行國內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速度和決心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日本、英國等國家分階段趨同的策略不同,中國的做法可以說是一步到位,這表明中國政府的決心很大。”金以文認為,透明的財務信息披露是建立投資者信息的基石,中國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事務上剛剛邁出的這一大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財政部官員的最大願望是,在實施了新的會計準則以後,國內企業能夠拿著自己的報表到全球各地去上市。”她說。

在金以文看來,中國政府推行會計國際趨同的態度既積極,又不乏現實。我國目前的會計準則由1個基本準則和16個具體準則組成,大部分於1996年至2001年期間發布。準則與國際趨同的目標要求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整合到國內準則中,因此在修訂所有現行準則的同時,22個新的具體準則又接踵而至。“新準則體系雖然是中文的表述,但依據的是國際會計準則的精神,在框架結構上也是一樣的。”她表示。新準則考慮到了中國經濟目前的特點,針對特殊類別交易(如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等)和特定類型行業(如石油和天然氣採掘業等)的會計核算提供了具體的規定,並保留了一些不同於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包括不允許轉回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針對某些政府補助的特殊會計處理和不具有投資關係的國有企業之間的交易不作為關聯方交易披露等。

新準則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實施後,將逐步向非上市公司推行。財政部激進地推行會計國際趨同的做法似已在國內外獲得了廣泛的認同,然而,對於國內企業,尤其是1400多家上市公司,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帶來的挑戰似乎再怎么強調也不過分。與國際趨同不只是一項會計實務,還需要企業內部全面執行包括業務步驟、企業系統和人員培訓等諸多方面的調整。在此,普華永道對中國的企業管理者的建議是,首先需要評估修訂內容可能產生的影響,對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作出恰當的選擇,制定自身的會計政策體系以適應執行新準則的要求。

為了將新的會計準則真正嵌入到企業的財務報告流程和日常經營管理之中,企業絕不能低估所需的工作量。金以文說,歐洲企業早在2001年就知道2005年要採用國際會計準則,但事後調查仍發現他們未能充分考慮該準則對財務信息披露的新要求。“它們用了三年時間還是沒有準備好,而國內的上市公司現在只有8個月的時間可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