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系列解讀之五


“以租代征”擅自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是近年來凸現的一種違法新形式。所謂“以租代征”,即通過租用農民集體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其實質是規避法定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在規劃計畫之外擴大建設用地規模,同時逃避了繳納有關稅費、履行耕地占補平衡法定義務。其結果必然會嚴重衝擊用途管制等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影響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和耕地保護目標的實現。當前,國家嚴把土地供應“閘門”,而“以租代征”卻在各地競相“上演”,已成為一種普遍的違法形式。 
針對“以租代征”的土地違法問題,國土資源部多次要求嚴肅查處。2005年8月,國土資源部發出《關於堅決制止“以租代征”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的緊急通知》,要求依法嚴肅查處“以租代征”違法違規用地行為。今年5月和6月,國土資源部又連續下發《關於當前進一步從嚴土地管理的緊急通知》和《關於嚴明法紀堅決制止土地違法的緊急通知》,各省(區、市)按照兩個《緊急通知》要求,認真組織開展了對“以租代征”違法用地、閒置土地和別墅用地的清理,重點是《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下發以來發生的各類違法違規用地。 
為了進一步遏止“以租代征”違法用地問題,《通知》再一次重申:禁止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農民集體所有農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畫,並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符合規劃並嚴格限制在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範圍內。同時明確了法紀:未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批准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占地建設的,屬非法批地行為;單位和個人擅自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占地建設的,屬非法占地行為,應當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加強土地調控對基礎工作提出了什麼新要求? 
準確的數據是土地調控以及土地管理各項工作的基礎和依據。只有做好各項基礎業務工作,客觀、準確地掌握各行各業以及各類土地利用情況,及時調整土地供應總量、方向和用途,才能把土地調控落到實處,發揮調控效果。 
《通知》明確要求,“以實際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設用地面積作為土地利用年度計畫考核、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有責任目標考核的依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繳納範圍,以當地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為準”。管理手段以及考核標準和繳費標準的改變,對基礎業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要求準。土地利用變化狀況既要有影像還要有圖形和位置,無論是建設占地還是耕地以及基本農田面積都要求準確,要保證數據與實地一致,不能有虛假,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二是要求全。不但要有農村土地信息,還要有城鎮土地信息,不但要有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數據,還要求有各行業、各產業用地數據,要涵蓋土地管理的各方面。 
三是要求新。不能只有過去幾年的數據,還要有每年、每季,甚至每月、每天的數據,要及時用最新調查成果更新原有數據。 
四是要求快。要及時掌握各地土地利用狀況以及變化信息,利用網路技術,快速匯總、統計、分析各項調查和監測數據,保證各地土地利用變化數據的及時獲取,滿足形勢分析的需要。 
面對這些新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的基礎工作與土地調控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一些地方對基礎工作重視不夠,經費投入少,專業調查隊伍不健全。二是數據不實,個別地方虛報或瞞報數據。三是數據上報數據周期長,有些非常重要的數據年底才能上報統計一次,不能及時反映變化了的土地利用情況。四是指標體系不合理,信息不豐富,不能充分適應管理的需要。為此,我們必須充分採用遙感和信息系統等現代技術手段,加強土地調查統計和變更調查工作,及時準確掌握土地利用變化情況,切實改變基礎工作與業務管理“兩層皮”的狀況,真正將基礎調查作為管理的技術手段,切實發揮其作用。 
為切實做好土地調控,夯實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實現管理手段從運用行政手段為主向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和技術手段的轉變,下一步要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基礎工作: 
一是,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利用3年時間,按照國家統一標準,採用遙感等高新技術,查清我國每一塊土地的權屬、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建立集影像、圖形、地類、面積和權屬為一體的土地調查資料庫,以此數據為基礎,建立起土地資源變化信息的調查統計、及時監測與快速更新機制。 
二是,科學編制土地規劃,做好規劃之間的協調銜接,為落實土地計畫控制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