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和專家認為實行用地預申請制須有一定條件

用地預申請是《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範》中曾引起廣泛關注的一個內容。《規範》已於8月1日開始實施,用地預申請制度應如何建立?記者為此採訪了國土資源部門有關負責人以及相關專家。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土地利用處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要看用地預申請制度是彈性要求還是剛性要求。如果是彈性要求,那么地方政府就有可能不願意執行,其一是多一層手續,另一方面就是該制度有可能會被他們理解為削減了其審批權力,這尤其表現在原來是協定出讓的工業用地方面。如果是剛性要求,地方上沒有執行,萬一出現訴訟或其他問題,法院、檢察院將會追究程式方面的責任。
山東省青島市國土資源局國有土地管理處負責人表示,現在正在學習兩個新《規範》,並與以前的做法進行比較,對照新的要求尋找差距。
目前青島市的土地招拍掛出讓還是採用事先在媒體發布公告信息的方法,尚未採取用地預申請制度。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有關負責人指出,新《規範》中明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用地預申請制度。”也就是說,市場發育比較充分、條件具備的地方可以實行該制度,而不是全覆蓋式的硬性要求。該制度是在總結廣州等地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其實際效果還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該負責人同時否認了以前一些媒體炒作的“勾地預防流拍說”等傳聞。
中國人民大學土地管理系主任葉劍平教授對記者說,用地預申請制度目前可能不會馬上在全國範圍內產生明顯的效果。對於該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市場相對不景氣、土地管理部門不了解市場的情況下,為了掌握市場需求和反應,採取用地預申請制度可以使土地管理部門做到心中有數。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用地預申請制度的作用不一定明顯。也就是說,用地預申請制度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作用比較明顯,而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作用不太明顯。不同的城市,市場條件不一樣,其作用也會不一樣。
葉劍平認為,對於具體地塊而言,用地預申請制度也是對競爭性不強的地塊作用大。相反,對於競爭性強的地塊作用不大,因為競爭性強的土地最終還是可能價高者得,用地預申請者未必能以底價取得土地使用權。此外,用地預申請制度對政府附加條件多的出讓土地作用更大,像公共設施用地或提供公共服務的用地、社會責任更多的用地等。
葉劍平還認為,對於招標、拍賣和掛牌這三種出讓方式來說,用地預申請制度應該對掛牌出讓的作用更大,因為招標、拍賣都要求至少三家以上競爭。這項制度對於開發商而言也是有利的,在市場競爭不激烈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以底價取得土地使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