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考輔導:文章閱讀(言語理解與表達) 1

本部分均為單選題,著重考查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對詞、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義的理解;對比較複雜的概念和觀點的準確理解;對語句隱含信息的合理推斷;根據上下文,恰當選用詞語;準確地辨明句義,篩選信息。

注意:問題可能是選擇一個詞語或一個句子,使表達最為準確,也可能是考查對文字內容的理解,你的選擇應與題目要求最相符合。

【例題】鐵路新線路的開闢與否往往必須在建路花費儘可能少的要求與新建路線的貿易運輸量儘可能多的要求之間取得妥協。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論點,即新建鐵路的線路:( )。

a. 應該是一造價最低的線路 b. 其選擇決定了新興貿易中心的位置

c. 決定於是否與終點之間的距離最短 d. 不會總是具有最低建造成本的路線

【答案】d

【解析】仔細考察四個選項,您可以發現,選項a與題中“妥協”的含義不相符;選項b和c都無法從題中得出;只有選項d是短文支持的一種主要觀點,因此正確答案為d。

請開始答題:

(1)閱讀以下文字,完成1~5題

你能想像一隻綠色老鼠的樣子嗎?科學家最近通過基因變化技術使老鼠長出了綠色的毛,試驗的成功讓科學家們相信,將相關基因移植入毛囊可以改變毛髮的顏色,這意味著對毛囊進行基因變體療法可能大有作為。

抗癌公司是美國加州聖迭戈的一家生物技術公司,這裡的科學家將一種水母基因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使老鼠長出了在藍光下呈現螢光綠的毛髮。該公司總裁羅伯特?霍夫曼說:“這些毛髮之所以是綠色的,是因為其中有螢光綠色的蛋白質。”這種螢光綠蛋白質就是使水母在暗處發綠光的那種基因。霍夫曼將這種水母的基因移入一塊剪下的老鼠皮上,他用一種名叫膠原酶的物質將老鼠皮組織軟化,膠原酶可使毛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然後將老鼠皮放入培養液中。培養液含有一種腺病毒,這種病毒與平常引起感冒的腺病毒相似。該病毒很快進入老鼠皮上的水母基因細胞中。霍夫曼採取措施使病毒迅速複製,這樣病毒細胞就可以將自己攜帶的基因成分載入老鼠的細胞中。霍夫曼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變化過程,他發現,老鼠皮的毛囊中明顯出現了綠色蛋白質的斑點,這是每根毛髮生長的基礎。此後,這塊老鼠皮上80%的地方長出了綠色的毛。然後,霍夫曼將這塊長有綠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缺少毛髮的皮膚上,移植的毛髮在老鼠身上不斷生長,逐漸遍布全身。

目前,該研究最樂觀的前景可能就是讓灰白頭髮恢復成黑髮。研究人員已通過基因療法使白老鼠長出了黑色的毛,這對於治療灰白頭髮是重大進步。但這種基因變體技術還要在老鼠身上再做幾年試驗才能用於人類。科學家們認為,一旦人類掌握了關於頭髮顏色的基因,基因療法就可以用於美發。黑頭髮是因為真黑素在發揮作用,紅頭髮和褐色頭髮也都有其生成色素,但目前還沒破解金髮的分子構造。一旦科學家們發現了所有決定頭髮顏色的基因,那么人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頭髮的顏色,只需激活或減少相關基因,而不是通過染色物質。

霍夫曼同時指出:“毛囊是個了不起的工具。”他相信基因工程能使毛囊產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質,比如胰島素和干擾素(一種免疫系統蛋白質)。小小的毛囊其實是個巨大的工廠。通過基因療法,毛囊里不僅能長出健康的頭髮,還有可能承載某些基因來治療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實際上,把基因療法用於美發要比治病困難得多。美發需要把頭上所有的毛囊都進行處理,而治病只在幾個毛囊上進行處理就可以了。

1. 根據文意,下列對文中的“相關基因”和“自己攜帶的基因成分”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種水母基因 水母細胞的基因成分

b. 關於頭髮顏色的基因 病毒細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c. 一種水母基因 病毒細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d. 關於頭髮顏色的基因 水母細胞的基因成分

2.文中說“毛囊是個了不起的工具”,下列不能作為這句話的依據的一項是()。

a.毛囊能通過基因工程產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質

b.小小的毛囊其實是個巨大的工廠,能製造胰島素和干擾素

c.毛囊里能長出健康的頭髮

d.毛囊里可能承載某些基因來治療白化病等頑症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一種水母身上帶有能在暗處發綠光的螢光綠蛋白質,將該蛋白質植入老鼠毛髮,就能使之發綠光

b.霍夫曼把一種類似感冒病毒的腺病毒,植入活老鼠缺少毛髮的皮膚上並迅速複製,這樣就使老鼠皮的毛囊中明顯出現綠色蛋白質的斑點

c.霍夫曼採用的基因變體療法就是通過基因變化技術對老鼠的毛囊進行基因改造,從而改變毛髮的顏色

d.科學家們認為,基因療法能否用於美發,關鍵在於人類對頭髮顏色的基因的掌握,如果不能發現所有決定頭髮顏色的基因,那么人們就很難改變頭髮的顏色

4.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家能通過基因變化技術使老鼠長出綠色的毛,意味著目前也可以通過同樣的技術使老鼠長出其他各種顏色的毛

b.人類的黑頭髮是因為真黑素在發揮作用,將來科學家只需激活或減少相關基因,而不是通過染色物質,就可能讓灰白頭髮恢復成黑髮

c.霍夫曼移入水母基因細胞時,用一種名叫膠原酶的物質將老鼠皮組織軟化,如果不用這種膠原酶,他的實驗就不能取得成功

d.如果利用毛囊進行的基因變體療法在人身上的試驗獲得成功,那么人類對白化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頑疾的治療就會輕而易舉了

5. 下列哪項最適合作該段文字的標題?( )

a. 彩色頭髮基因技術 b. 老鼠毛色變綠的原因

c. 毛囊的作用 d. 如何利用基因技術

(2)閱讀以下文字,完成6~10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和前蘇聯的科學家分別發現,在大洋深處有一些深海聲道可以讓聲波傳得很遠。在深海聲道中,聲音可以傳播到數千公里之外而沒有減弱的跡象。後來的科學家還為此做過一次實驗,他們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彈,爆炸產生的聲波順著深海聲道繞過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橫穿大西洋,經過3小時43分鐘後,竟然被北美洲百慕達群島的測聽站收聽到了。計算起來,這顆炸彈爆炸後的聲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環繞地球達半圈!

經過理論分析,科學家發現,這是因為大自然在大洋深處造成了對聲波傳播非常有利的深海聲道。海水下的聲速基本上由溫度和海水壓力控制:溫度愈低,聲速也愈慢;而海水壓力愈大,則聲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溫從總的來說是太陽照射造成的,因此溫度總是隨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後溫度就不再改變,形成深海等溫層。而海水壓力卻只與深度有關,深度愈大,海水壓力就愈大。因此,如果從海面向下觀察,就會發現,聲速先是隨深度增加、溫度降低而變慢,當下降到一個最低值時,海水溫度不再改變,這時,聲速就會隨海水壓力增大而變快。

這樣,聲波傳播的速度在整個海洋中變成了上下兩層,在上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則越快。在這兩層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聲道軸,由於聲波在傳播中總是向聲速慢的界面彎曲,因此聲道軸上方和下方的聲音都會折回聲道軸。在上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層中,水層越深,聲速則越快。這樣,聲能被限制在聲道上下一定的深度範圍內傳播,不接觸海面和海底,這就像在聲道軸上下各放一塊反射聲音特別好的大平板一樣,聲音總是在這兩塊平板之間來回反射,能量不受損失,可以傳到很遠的地方。這就是“深海聲道”。

深海聲道經常受到複雜海況的影響,海洋深度的變化、海底山脈的阻擋都是障礙。一般說來,如果海的深度變淺,對聲道會有明顯的影響,但如果不淺到聲道的下界,影響就不大,如果越過了下界,聲道中的部分聲波能量就會受損。海底愈淺,聲能受損就愈嚴重。如果海底穿過整個聲道,那么聲道效應就沒有了,聲道就消失了。

6. 下列對“深海聲道”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深海聲道是可以讓聲音以由快變慢再由慢變快的速度清晰地傳播到大洋很深處一定範圍內,並總是向聲速慢的一面彎曲的特殊界面

b. 深海聲道是位處深海一定深度範圍內,環繞地球達半圈並且能使聲音在其中傳播到數千公里之外而沒有減弱跡象的特殊聲道

c. 深海聲道是以深海等溫層為界面形成的,因而能保證聲波迅速而不受損失地傳播到深海一定範圍內的特殊的聲道軸

d. 深海聲道是聲能不接觸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損失地在大洋深處的一定深度範圍內傳播,從而讓聲音可以傳得很遠的特殊聲道

7. 在海水下的聲速與溫度和海水壓力的關係是( )。

a. 溫度愈低,聲速愈慢 b. 溫度愈低,聲速愈快

c. 海水壓力愈小,聲速愈快 d. 海水壓力愈大,聲速愈慢

8. 根據文意,不屬於深海聲道“奇異”特點的一項是()。

a. 深海聲道可以使聲音傳播到很遠而沒有減弱的跡象

b. 在深海聲道中聲速基本上不再受溫度和海水壓力的控制

c. 在深海聲道中傳播的聲音能折回聲道軸而能量不受損失

d. 聲能在深海聲道中總是被限定在聲道上下一定的深度範圍內傳播

9. 聯繫上下文,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理解,與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項是( )。

a. 在聲道軸上方,隨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溫度會越來越低,聲速也因此而越來越慢

b. 在聲道軸下方,聲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溫度成反比

c. 這樣的聲速差別正是使聲道軸上下方的聲音不斷折回聲道軸的重要原因

d. 聲道軸上下方聲速的變化基本上是太陽照射和海水壓力影響的結果

10. 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 深海聲道形成於大洋深處,這就意味著海洋越深處,聲道軸上下方的範圍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深海聲道,聲道效應也就會越明顯

b. 深海聲道對聲波傳播非常有利,因此,誰控制了全球深海聲道,誰就能從某種程度上控制深海制海權,誰就能提升自身的軍事實力

c. 聲道效應會受海底障礙的影響,如果人們想獲得某一聲道效應,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採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礙,以使聲道暢通

d. 聲波竟然可以順著深海聲道環繞地球達半圈,所以我們可以建成環球深海聲道,並利用方向可控的聲波來發展通訊事業

(3)閱讀以下文字,完成11~15題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沈冠軍教授等根據可靠的石製品測年結果,認定雲南省宜良縣張口洞遺址在距今4萬~10萬年間存在人類話動,此前的中國原住民並未消亡,現代人類“非洲起源說”的這一重要依據相應不能成立。作者同時認為骨化石的常規14c年齡存在較大誤差,不宜在學術研究中引為佐證。這一成果發表於最近出版的《科學通報》上。

  眾所周知,具有現代解剖特徵的智人,即現代人起源的時間和地點,是人類學研究的一大熱點。“多地區連續演化”和“非洲起源”這兩種主要的學說,已激烈爭論了近20年。相關遺物年代的準確測定,對澄清這一爭議十分重要。沈冠軍認為,過去20多年裡測年新技術的套用表明,西亞和非洲10萬年前就有現代人類。而我國相關人類遺址的主要測年手段,是以骨化石為樣品的鈾系和常規14c法,解析度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萬年內,同時缺少有確實年代依據的距今4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所以儘管我國人類學家多傾向於“多地區連續演化說”,但上述測年數據卻更有利於“非洲起源說”。

近年來,沈冠軍等基於洞穴次生碳酸鹽岩鈾系定年,研究了廣西通天岩、白蓮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點,發現這些原認為2萬~3萬年前的遺址,實際年代應在10萬年左右,或者比這更早。也就是說,我國出現現代人類的時間,很可能不晚於西亞和南非,因此當前在學術爭議中占上風的“非洲起源說”可能並不成立。

為尋找進一步的證據,沈冠軍和雲南省宜良縣文物管理所李建坤、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學平等一起,將目光鎖定到位於雲南宜良九鄉風景區內的張口洞遺址。

據介紹,張口洞遺址於1989年被發現,隨後共發掘出現代人牙化石40餘枚、石製品1800多件。上部地層炭塊和下部地層骨化石的常規14c法測年結果,分別是距今1萬年和1.5萬年左右。沈冠軍等認為,張口洞文化堆積中夾生的鈣板多達10層,純淨緻密、結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鹽岩可作為鈾系年代測定的理想材料,堆積物代表的時間跨度顯然遠大於原認為的5千年左右。為此他們多次進行實地採樣,對其人類演化意義進行了“再研究”。

測年結果顯示,張口洞的鈣板層中表層和第二鈣板層小於1萬年;第四、五鈣板層分別為約5.5 萬和11萬年,其間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國這一時段人類活動的確證。因此作為現代人類“非洲起源說”論據的“中國4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缺環”,很可能只是測年技術系統誤差造成的假象。4萬~10萬年是現代人類起源、擴散和演化的關鍵時期,至少我國南方在這一時段存在人類活動,這裡人類演化的時間序列很可能並未間斷。

研究結果表明,張口洞第六鈣板層形成年代為30萬年前,其下堆積遠大於骨化石常規14c測年給出的約1.5萬年。因此長久以來在國際學術界頗受質疑的骨化石樣常規14c年齡,其數據“果真不可相信”。沈冠軍認為,上世紀80年代前以這一時標測定年代的地點,都套用新技術重新研究;即使暫無可能,也不宜在學術研究中將其引為重要佐證。

11.文中說:“上述測年數據卻更有利於‘非洲起源說’。”下列選項中不屬於“上述測年數據”的一項是( )。

a.雲南省宜良縣張口洞遺址在距今4萬~10萬年間存在人類活動

b.西亞和非洲10萬年前就有現代人類

c.我國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萬年內

d.我國缺少有確定年代的距今4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

12.沈冠軍教授等人對人類起源研究的意義,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出現現代人類的時間,比西亞、南非都早

b.我國4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缺環可能是測年技術系統誤差造成的假象

c.我國南方在4萬~10萬年間存在人類活動,這裡人類演化的時間序列很可能未間斷

d.研究的結果有力地證明了中國人類學家傾向的“多地區連續演化說”。

1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關於現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區連續演化”和“非洲起源”兩個主要觀點,已激烈爭論了近20年

b.開始是“非洲起源”論占了上風,後來由於中國考古的發現,“多地區連續演化”論占了上風

c.骨化石常規14c測年法存在較大誤差,因而這種測年方法得出的數據長久以來在國際學術界頗受質疑

d.沈冠軍等人的研究是採用新的方法,即鈾系定年法,這種方法比14c法解析度更高

14.根據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次生碳酸鹽岩鈾系定年法是我國地理學教授沈冠軍發明的

b.沈冠軍之所以把張口洞作為研究的地點是因為那裡出土的化石特別多

c.上世紀80年代前所測定的遺址年代都是不準確的,因而不能在學術研究中加以引用

d.中國現代人可能不是起源於非洲,“非洲是現代人類的發源地”的觀點有可能不成立

15.對張口洞遺址的考古研究,其主要是為了說明( )。

a. “非洲起源說”可能並不成立

b. 張口洞遺址在距今4萬~10萬年間存在人類活動

c. 常規14c法測年的準確性

d. 我國最早有人類的產生

(4)閱讀以下文字,完成16~20題

關於水族的來源,國內外專家、學者較為一致的結論是,水族是我國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駱越”後裔的一支,逐漸發展成為單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麼時代,什麼原因,從什麼地方來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問題,一直是水家專家所關注的,也一直沒有更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貴州省水家學會副會長蒙熙林說,從殷商亡國變遷的歷史、水族古文字及水書、水族曆法、水族複雜的韻母系統、水族語言中保留著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節——端節以及dna鑑定等等資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從北方遷徙而來。

蒙熙林進一步分析說,荔波縣檔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書上印有梅花鹿的圖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絕對沒有的。其次,登高跑馬是水族端節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跑馬的時間都在亥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節跑馬講究配鞍而騎,如實在沒有者,也要用色彩艷麗的被面摺疊於馬背作替代。配鞍而騎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騎馬習俗,與南方“不鞍而騎”的習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兒時,嫁妝中必須有件羊毛大衣,這是水族人富貴的象徵。而南方炎熱的氣候顯然與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說服力的是,醫學研究部門通過對水族群體抽血進行dna鑑定,得到了科學的結論。1997年,貴州醫學院遺傳專家對貴州漢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幾個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線粒體dna多態性研究,將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標本進行了2600餘次實驗,結果表明,水家先民確定是西北地區民族的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