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務員考試綜合管理之行政管理學十

  第十章 法制行政

一,法制行政與法治行政

二,法制行政的基本法則
1,行政行為必須適合法律或行政法規的規定;2,行政命令不得代替應以法律規定諸事項.
3,行政裁量也必須適合法規和適當;4,通過對不法行政的監督和矯正,保障國家和公民的利益.

三,現代法制行政的特徵
1,現代法制行政與民主自由相互促進;2,現代法制行政是積極主動的行政;3,現代法制行政包容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4,現代法制行政包括行政裁量.

四,行政監督的涵義和種類,基本功能和主要方式
1,所謂行政監督,是指行政組織內部的某些人對另一些人的了解,協調,指導或控制.它由四種基本的監督部類組成:(1)一般監督;(2)職能監督;(3)主管監督;(4)特種監督.
2,行政監督的基本功能表現在四個方面.
3,主要方式包括六個方面,即工作分派,工作報告,工作指導,工作管制,工作檢評及專案調查.

五,行政監督內在機制的意義重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六,行政監督組織機制的涵義

七,行政監督心理機制的必要性,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心理機制的實現,其主要途徑在於行政責任的認同感,職業道德,機關氣氛和行政技能的實現.

八,我國行政監督體制的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1949年至1954年;2,第二階段,1954年至1959年;3,第三階段,1959年至1982年;4,第四階段,1982年到現在.

九,法制監督的五個特點

十,法制監督的主體及其形式
1,立法監督.其形式有:(1)立法權;(2)財政權;(3)監督權;(4)彈劾權;(5)條約權.
2,司法監督.具體方式主要有:(1)行使違憲審察權;(2)審理和判決行政訴訟案件兩種.
3,檢察監督.
4,黨的監督.

十一,行政訴訟的廣狹義理解,三個特徵,種類,範圍和程式以及五大通則.

十二,社會監督的涵義,特徵,主體及其形式
1,社會監督通常是指社會輿論,公民,公民團體,社會組織等社會行為主體,依附法定的權力,必要時經過法定的程式,對政府及其官員實施的監督.
2,社會監督具有如下特徵:(1)它是一種政治權力;(2)它是一種法律制度;(3)它是一種社會責任;(4)它是一直能夠民主意識.
3,主體及其形式:(1)社會輿論.以言論和出版自由為基礎,以新聞報導為主要形式;(2)公民批評.在實際過程中,公民可以採用上書,走訪,行政訴訟,藉助新聞輿論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