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行業走向多元化國際化

[聯合早報]新加坡的教育行業已經從過去只提供基本學術教育,擴展到今天的多元化階段。

這個行業所提供的教育種類不僅包羅萬象,投入其中的服務機構與就業人員也逐年增加。這顯示了新加坡人對知識與技能的需求增加,使這個行業深具發展潛能。

此外,本地的教育行業也越來越富有國際色彩。除了多所國際學校,一些著名的大專學府,如美國的芝加哥大學和法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也在這裡設立亞洲分校。

新加坡統計局近日發表的教育行業統計報告,顯示教育業對新加坡的經濟有一定的貢獻。在2000年,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是3%,1995年則是2.8%。

教育機構年均增幅達7%

統計局的報告指出,儘管經濟成長放緩,但是隨著新加坡人對知識與技能的需求不斷增加,設在本地的教育機構總數也從1995年的1600家增加到2000年的2300家,年均增幅達7%。

教育行業的就職人數,也從1995年的5萬7500名增加到2000年的7萬1300名,年均增幅是4.4%。

“教育行業的規模與就業人數不斷擴大,主要是營利的教育機構數目一增再增。它們在這期間的平均增幅是9.6%,所聘用的人員也平均每年增加7.2%。”

統計局所界定的教育行業範圍,包括公立學校(也包括政府輔助和自主學校)、政府組織開辦的學校和機構,以及私立的教育機構。根據這個架構,統計局又把新加坡的教育行業分類為本地人和外國人所開設的教育機構,以及營利和非營利的教育機構。

經濟檢討委員會服務業附屬委員會的教育工作小組在9月發表的報告,估計在未來10年到15年,教育行業對新加坡的經濟貢獻,將從目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提高到3%至5%。不過,教育工作小組當時並沒有說明它是如何為教育服務業作出定義,以計算它的國內生產總值。

外來教育機構 以音樂舞蹈語文為主

根據統計局的統計,本地人所開設的營利教育機構占了教育機構總數的61%。不過,在聘用人數方面,卻以非營利教育機構居多,占教育行業的82%。

外國人所開辦的教育學校和機構,則占教育行業的5.9%,聘用人數占3.9%。這些外來教育機構是以提供音樂、舞蹈和語文訓練課程為主。1940年就在新加坡設立的英國文化協會英文教育中心,就是個老字號。

統計局的教育行業統計報告,也對營利教育機構的表現做了統計。報告指出,由外國人開辦的營利學校在2000年激增,從1999年的94所增加到126所,增幅達34%。不過,到了2001年,增幅下降至5.6%。

對比之下,本地人所開辦的營利教育機構,增幅卻比較緩慢。2000年僅增加12%,去年的情況則還沒有數據可做比較。

以薪金而言,外國人在本地開辦的營利學校,待遇也比本地人所開辦的來得高。前者在2000年所給的年薪平均達5萬8800元,比本地人所開辦的營利學校高出超過一倍。這主要是因為根據外國教育體系開辦的學校,如國際學校所付的薪金較高。

統計局說,如果不把這些依據外國體系辦的外國學校計算在內,外國人開辦的學校所給的年薪,在2000年的平均額是3萬4900元,同本地營利學校的2萬7000元平均年薪較接近。

在盈利率(profitability ratio)方面,外國人所開辦的學校在2000年是9.7%,比本地人所開辦的營利學校的16%盈利率差了許多。這是因為外國人辦的學校在那一年的經常盈餘比1999年劇減了17%。盈利率是根據經常盈餘除以經常收益再乘100計算。

不過,在生產力方面,本地人開辦的營利學校卻遠比外國人開辦的營利學校遜色。以受聘人員的增加值比較,外國人辦的學校比本地人辦的高出一倍,前者在2000年是6萬8000多元,後者僅有3萬4000多元。

統計局的教育行業統計報告售價5元,可在它設在諧街的辦事處購得。公眾也可上網訂購,網址是www.singstat.gov.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