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資格考試中級模擬:質量專業理論與實務

一、單選[共5題,每題1分,總計5分]
1、( )稱為隨機現象。
a.在一定條件下,總是出現相同結果的現象
b.出現不同結果的現象
c.一定條件下,並不總是出現相同結果的現象
d.不總是出現相同結果的現象

2、下列不屬於離散分布的是( )。
a.二項分布b.泊松分布c.常態分配d.超幾何分布

3、以下不是用來描述樣本分散程度的統計量的是( )。
a.樣本極差b.樣本方差c.樣本均值d.樣本標準差

4、有人研究了汽車速度與每升汽油行駛里程之間的關係,得到相關係數為0.27,但是他們發現速度表出了故障因而不太精確,每小時快了3公里,於是對速度表進行了修正,重新求得的相關係數是( )。
a.0.35b.0.27c.0.30d.0

5、某廠生產白水泥,對每一窯生產的水泥都需要測定其抗壓強度,以確定水泥標號,一般是將水泥出窯後做成的試塊養護28天所測得的數據為準。但是水泥不可能堆放28 天后再出廠,所以考慮用7天的抗壓強度x來預測28天的抗壓強度y。現在統計了26窯的數據,求得如下結果:=24.177,=30.323,lxx=41.566,lxy=37.31,lyy=65.686,α假定在顯著性水平0.05上查表得到相關係數的臨界值為0.388,f分布的臨界值為4.26。如果求得7天的抗壓強度為26,那么可以預測28天的抗壓強度為( )。
a.31.96b.35.576c.26.738d.32.354

6、( )檢驗是一次抽樣檢驗的延伸,它要求對一批產品抽取至多兩個樣本即作出該批產品接收與否的結論,當從第一個樣本不能判定該批產品接收與否時,再抽第二個樣本,然後由兩個樣本的結果來確定該批產品是否被接收。
a.一次抽樣b.二次抽樣c.多次抽樣d.序貫抽樣

10、休哈特控制圖的實質是( )。
a.區分必然因素與正常因素
b.區分偶然因素與異常因素
c.區分必然因素與異常因素
d.區分正常因素與異常因素

11、若對檢驗費用高的產品進行控制,最宜選取的控制圖為( )。
a.-r控制圖b.x-rs控制圖c.p控制圖d.c控制圖

12、過程性能指數( )進行計算。
a.要求在沒有偶然因素下
b.要求在未出現重大故障狀態下
c.要求必須在穩態條件下
d.不要求在穩態條件下

13、作-r控制圖時,取預備數據,至少取( )組。
a.15b.25c.35d.45

14、過程中只有偶因而無異因產生的變異的狀態稱為( )。
a.會計控制狀態b.會計與統計控制狀態
c.統計控制狀態d.會計或統計控制狀態

15、計算產品任務可靠性時考慮的故障是( )。
a.任務期間影響任務完成的故障
b.壽命期間所有的故障
c.修理時發現的故障
d.偶發的故障


16、( )是裝備系統的固有屬性。
a.保障性b.維修性c.可靠度d.可靠性

17、( )受外部資源的影響。
a.使用可用性b.固有可用性c.基本可靠性d.任務可靠性

18、環境應力篩選應( )。
a.100%進行
b.抽樣進行
c.視產品質量情況具體決定試驗樣本量
d.條件不具備可部分進行

19、汽車屬於( )產品,日光燈管屬於( )產品。
a.不可修復 可修復
b.可修復 可修復
c.不可修復 不可修復
d.可修復 不可修復

20、提高產品可靠性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在滿足性能要求前提下儘量簡化設計,產品越( )越可靠,同時提高組成產品的各單元的( )。
a.簡單 可用性
b.複雜 可靠性
c.簡單 可靠性
d.複雜 可用性

21、( )是一種用於分析質量特性(結果)與可能影響質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種工具。
a.因果圖b.排列圖c.直方圖d.樹圖

22、在製作排列圖的過程中,為了抓住“關鍵的少數”,在排列圖上通常把累計比率歸類,其中在( )間的因素為主要因素。
a.0%~60%b.0%~70%c.0%~80%d.0%~90%

23、( )可以用來識別存在的質量問題並尋求其解決的辦法,還可用來識別潛在質量改進的機會,在質量改進活動中的用途很廣。
a.pdpc法
b.樹圖法
c.網路圖法
d.頭腦風暴法

24、( )就是把要實現的目的與需要採取的措施或手段,系統地展開,並繪製成圖,以明確問題的重點,尋找最佳手段或措施。
a.網路圖b.直方圖c.樹圖d.親和圖

25、( )是一種利用多維思考去逐步明確問題的方法。
a.直方圖b.矩陣圖c.網路圖d.排列圖

26、水平對比法的用途是( )。
a.有助於認清目標和確定計畫編制的優先順序,以使自己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b.用來設計一個新的過程,或用於刪除一個舊的過程
c.確定新的方法,創造新的思想
d.從雜亂無章的資料中整理出事物的相互關係和脈絡,就某件事情達成一致

27、現場評審的成績占qc小組活動評審的總成績的( )為宜 。
a.50%b.60%c.70%d.80%

28、四西格瑪水平的差錯是( )。
a.6120ppmb.5120ppmc.6210ppmd.5210ppm

29、過程最終合格率與流通合格率的區別是( )。
a.流通合格率充分考慮了過程中子過程的存在
b.過程最終合格率充分考慮了過程中子過程的存在
c.流通合格率主要考慮全過程的進展情況
d.過程最終合格率主要考慮全過程的進展情況

30、衡量六西格瑪項目的標準可以運用( ),即充分關注顧 客滿意和企業經營兩個方面,從顧客、財務、企業內部過程和學習與增長四個層面來綜合考慮問題。
a.平衡增長法策略
b.平衡記分卡策略
c.平均加權法策略
d.平均指數法策略

二、多選[共5題,每題2分,總計10分]
31、關於二項分布的描述是( )。
a.重複進行n次隨機實驗
b.n次實驗相互獨立
c.每次實驗僅有兩個可能結果
d.每次實驗成功的機率均為p,失敗的機率均為1-p
e.實驗須在一定時間,或一定區域內,或一特定單位內的前提下進行

32、關於標準常態分配的計算公式表示正確的有( )。
a.φ(a)=p(u

39、可以自然劃分為單位產品的有( )。
a.一個零件
b.一台工具機
c.一定量的材料
d.一項服務
e.布匹、電纜、鐵水

40、在抽樣檢驗中,不合格是指單位產品的任何一個質量特性不滿足規範要求。通常根據不合格的嚴重程度必要時將它們進行分類,可分為( )。
a.a類不合格
b.ⅰ類不合格
c.b類不合格和c類不合格
d.ⅱ類不合格和ⅲ類不合格
e.a類不合格、b類不合格和c類不合格

41、在gb/t2828.1中,下述對檢驗水平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
a.ⅰ、ⅱ、ⅲ水平的判斷力逐級提高
b.ⅰ、ⅱ、ⅲ水平的判斷力逐級下降
c.對同一檢驗水平,n增加時,n/n也增加
d.對同一檢驗水平,n增加時,n/n減少
e.對同一檢驗水平,n減少時,n/n減少

42、gb/t2828.1的轉移規則有( )。
a.從正常檢驗轉到暫停檢驗b.從加嚴檢驗轉到正常檢驗
c.從正常檢驗轉到放寬檢驗d.從放寬檢驗轉到正常檢驗
e.暫停檢驗

43、在計量抽樣檢驗中,產品特性值x是否合格有三種判定方法即( )。
a.給定x的上規範限tu,x>tu則為不合格品
b.給定x的下規範限tl,x<tl則為不合格品
c.給定x的上規範限tu,x>tu則為合格品
d.給定x的下規範限tl,x<tl則為合格品
e.給定x的上、下規範限tu、tl如x>tu或x<tl,則為不合格品

44、控制圖是對質量特性值進行( ),從而監察過程是否處於控制狀態的一種用統計方法設計的圖。
a.描述b.測定c.記錄d.評估e.檢查

45、在( )情況下,控制圖需重新制定。
a.點子出界
b.環境改變
c.改變工藝參數或採用新工藝
d.人員和設備變動
e.更換原材料、零部件或更換供應商

46、在繪製-r圖的程式中,確定控制對象,或稱統計量需要注意( )。
a.選擇技術上較重要的控制對象
b.若指標之間有因果關係,則寧可取作為因的指標為統計量
c.控制對象要明確,並為大家理解與同意
d.控制對象要能以數字來表示
e.控制對象要選擇容易測定並對過程容易採取措施者


47、某工廠為了提高其產品質量,決定採用spc,工廠管理者最後決定,首先採用p控制圖,其畫圖步驟有( )。
a.預備數據的取得
b.計算樣品不合格品率
c.計算p圖的控制線
d.將各個樣本不合格率點描出來
e.使用

48、產品故障按故障的規律可分為( )。
a.偶然故障
b.必然故障
c.耗損故障
d.致命性故障
e.非致命性故障

49、可靠性與維修性的常用質量參數有( )。
a.可靠度及可靠度函式
b.累積故障分布函式
c.故障密度函式
d.故障率函式
e.貯存密度函式

50、對浴盆曲線描述正確的是( )。
a.早期故障階段這一階段的產品故障主要是設計與製造中的缺陷
b.偶然故障階段產品故障率可降至一個較低的水平,且基本處於平穩狀態,可以近似認為故障率為常數
c.耗損故障階段產品故障率迅速上升,很快出現產品故障大量增加或報廢的現 象
d.耗損故障階段是產品的主要工作期間
e.規定的允許故障率越高,產品的使用壽命越少

51、可靠性驗收試驗也是一種統計試驗,可採用( )方案。
a.隨機試驗
b.序貫試驗
c.定時截尾試驗
d.隨機截尾試驗
e.定數截尾試驗

52、可靠性試驗一般分為工程試驗和統計試驗,下述屬於工程試驗的是( )。
a.環境應力篩選試驗
b.可靠性鑑定試驗
c.產品性能試驗
d.可靠性驗收試驗
e.可靠性增長試驗

55、因果圖可用於下列( )方面。
a.分析因果關係
b.分析假設關係
c.表達因果關係
d.表達是非關係
e.通過識別症狀、分析原因、尋找措施,促進問題解決

56、頭腦風暴法的套用步驟可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 )。
a.準備階段
b.引發和產生創造思維的階段
c.整理階段
d.調查階段
e.總結階段

57、在繪製樹圖中確定具體的目的或目標時,應該注意( )。
a.善於確定新的手段或方法
b.為了使任何人都能一目了然,必須把目的或目標的名詞或短文以簡潔的形式表示出來
c.在為達到目的、目標過程中,如果存在著制約事項,必須予以指明
d.確定目的、目標時,首先要對已經確定的目的、目標,問幾個“為什麼?”,也就是“為什麼要實現該目的、目標?”
e.在確認了更高一級水平的目的、目標之後,還要確認原目的、目標是否恰當

58、pdpc法的特徵是( )。
a.pdpc法是從局部掌握系統的狀態,作出局部性判斷
b.pdpc法是從全局、整體掌握系統的狀態,因而可作全局性判斷
c.可按時間先後順序掌握系統的進展情況
d.可密切注意系統進程的方向,在追蹤系統運轉時,能掌握產生非理想狀態的原因
e.當出現過去沒有想到的情況時,可不斷補充、修訂計畫措施

59、qc小組與行政班組的主要不同點在於( )。
a.組織的原則不同
b.活動的目的不同
c.組織的方式不同
d.活動的方式不同
e.組織的目的不同

60、組建qc小組的程式有( )。
a.了解其他qc小組的活動情況
b.閱讀有關qc小組的出版物
c.與有關領導交談、溝通
d.提高qc小組全體人員的素質
e.給小組命名

61、六西格瑪管理中常用的度量指標有( )。
a.西格瑪水平z
b.綜合缺陷數zpu
c.單位缺陷數dpu
d.首次產出率fty
e.流通合格率rty

62、dmaic過程改進流程包括( )。
a.界定define
b.設計design
c.測量measure
d.分析analyze
e.改進improve

63、dmaic過程中m測量階段常用工具和技術有( )。
a.頭腦風暴法
b.因果圖
c.樹圖
d.回歸分析
e.失效模式分析

64、5w1h是指( )。
a.what(什麼)
b.who(誰)
c.why(為什麼)
d.how many(多少)
e.how(如何做)


答案:
第1題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注意題乾的條件性,是在一定條件成立。

第2題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常態分配是連續型分布。

第3題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用來描述樣本分散程度的統計量有三個分別是樣本極差、樣本方差(樣本標準差)、樣本變異係數。

第4題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設汽車速度為x,每升汽油行駛里程y相關係數是,當速度表每小時快了3 公里,進行修正後的速度記為x′,那么x′=x-3相關係數變成,由於, 所以,從而,同樣lx'x'=lxx,所以r'=r。

第5題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提示:當x=26時,預測值為(26)=8.612+0.898×26=31.96

第6題試題答案:b

第7題試題答案:b

第8題試題答案:c

第9題試題答案:d

第10題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休哈特控制圖即常規控制圖的實質是區分偶然因素與異常因素兩類因素。

第11題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x-rs圖的適用範圍包括檢驗費用高的產品。

第12題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pp不要求過程在穩態下進行計算是它的顯著特點。

第13題試題答案:b

第14題試題答案:c

第15題試題答案:a

第16題試題答案:a

第17題試題答案:a

第18題試題答案:a

第19題試題答案:d
試題解析:汽車屬於可修復產品,日光燈管屬不可修復產品。

第20題試題答案:c試題解析:提高產品可靠性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在滿足性能要求前提下儘量簡化設計,產品越簡單越可靠,同時提高組成產品的各單元的可靠性。

第21題試題答案:a

第22題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在排列圖上,0%~80%間的因素為a類因素,也即主要 因素,故正確答案為c。

第23題試題答案:d

第24題試題答案:c
試題解析:樹圖能將事物或現象分解成樹枝狀。

第25題試題答案:b

第26題試題答案:a

第27題試題答案:b
試題解析:企業評審的重心應放在審核成果的真實性及有效性上,因此現場評審的成績占總成績的60%為宜。

第28題試題答案:c

第29題試題答案:a
試題解析:
過程最終合格率與流通合格率的區別是,rty充分考慮了過程中子過程的存在,即隱蔽工廠的因素。故a項正確。

第30題試題答案:b


第31題試題答案:abcd
試題解析:e項是關於泊松分布的描述。

第32題試題答案:abce

第33題試題答案:ce
試題解析:我們研究的統計學,其主要任務有兩個
(1)研究總體是什麼分布;(2)這個總體(分布)的均值、方差(或標準差)是多少。

第34題試題答案:ab
試題解析:對樣本進行加工的有效方法有圖與表,還有構造樣本的函式。

第35題試題答案:ab
試題解析:參數估計有兩種基本形式:點估計與區間估計。矩法估計是求點估計的方法而不是參數估計的基本形式。有偏性和無偏性是表示估計量優良性好壞的重要指標,也不是參數估計形式。第

36題試題答案:abcd
試題解析: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可分為5步,
(1)建立假設。(2)選擇檢驗統計量,給出拒絕域的形式。
(3)給出顯著性水平σ(4)確定臨界值c,給出拒絕域w
(5)判斷,即根據樣本計算的檢驗統計量是否落入拒絕域內為依據,如落入拒絕域則接受h1,未落入拒絕域則接受h0。

第37題試題答案:cd
試題解析:p(0≤x≤2)=φ(2-1)/2-φ(0-1)/2=φ(0.5)-φ(-0.5)=2φ(0.5)-1

第38題試題答案:ab
試題解析:選項a是相關係數的定義,是正確的。選項b也是正確的。對於選項c,如果兩個變數相互獨立,則它們一定不線性相關,但兩個不相關的變數不一定相互獨立。對於選項d,由於相關係數r是根據樣本求出來的,即使實際上兩個變數不相關,但是求出的相關係數r不見得恰好等於零。

第39題試題答案:abcd
試題解析:有很多單位產品是自然形成的,如一個零件,一台工具機。但是有些產品的劃分不明確,如對於布區、電纜、鐵水這樣連續性產品,很難劃分為單位產品。

第40題試題答案:ac
試題解析:根據不合格的嚴重程度對單位產品的任何一個質量特性不滿足規範要求的分為:a類不合格,b類不合格,c類不合格。

第41題試題答案:ad

第42題試題答案:bcde

第43題試題答案:abe

第44題試題答案:bcd

第45題試題答案:bcde

第46題試題答案:bcde

第47題試題答案:abcd
試題解析:e答案並不屬於畫圖步驟中的任何一步。

第48題試題答案:ac
試題解析:產品的故障按故障的規律可分為早期故障、偶然故障、耗損故障。按故障引起的後果可分為致命性故障和非致命性故障。

第49題試題答案:abcd

第50題試題答案:abc
試題解析:偶然故障階段是產品的主要工作時間。規定的允許故 障率越高,產品的使用壽命越長。

第51題試題答案:bce

第52題試題答案:ae

第53題試題答案:abcd

第54題試題答案:ab

第55題試題答案:ace
試題解析:因果圖是用於分析質量特性(結果)與可能影響質量 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種用具,它可以用於ace三個方面。

第56題試題答案:abc

第57題試題答案:bcde

第58題試題答案:bcde
試題解析:dpc法不是從局部,而是從全局、整體掌握系統的狀態,因而可作全局性判斷。故a項不正確。

第59題試題答案:abc
試題解析:qc小組與行政班組的主要不同點在於:
(1)組織的原則不同。行政班組一般是企業根據專業分工與協作的要求,按照效率原則,自上而下地建立的,是基層的行政組織;qc小組通常是根據活動課題涉及的範圍,按照興趣 感情的原則,自下而上或上下結合組建的民眾性組織,帶有非正式組織的特性。
(2)活動的目的不同。行政班組活動的目的是組織職工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生產經營任務 與技術經濟指標;而qc小組則是以提高人的素質,改進質量,降低消耗和提高經濟效益為目 的而組織起來開展活動的小組。
(3)活動的方式不同。行政班組的日常活動,通常是在本班組內進行的;而qc小組可以在 行政班組內組織,也可以是跨班組,甚至跨部門、跨車間組織起來的多種組織形式,以便於開展活動。
qc小組與傳統的技術革新小組也有所不同。雖然有的qc小組也是一種“三結合”的搞技術革 新的組織,但傳統的技術革新小組側重於用專業技術進行攻關;而qc小組不僅活動 的選題要比技術革新小組廣泛得多,而且在活動中強調運用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強調活動程式的科學化。

第60題試題答案:abce
試題解析:組建qc小組的程式有以下步驟:
(1)了解其他qc小組的活動情況;
(2)閱讀有關qc小組的出版物;
(3)與有關領導交談、溝通;
(4)qc小組組長可由小組成員自己選舉,也可以輪流擔當,除了攻關型的小組,一般不要由上級指定;
(5)小組成員一般要控制在10名以內,人數太多了可以分成幾個小組,彼此分工協作或選擇不同的題目;
(6)給小組命名。

第61題試題答案:acde
試題解析:六西格瑪管理中常用的度量指標有:西格瑪水平z,百萬機會缺陷數dpmo單位缺陷數dpu首次產出率fty流通合格率rty等,它們覆蓋了各種連續型和離散型測量數據的情況。

第62題試題答案:acde
試題解析:dmaic過程改進流程,即界定define測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進improve控制control故正確答案為acde。

第63題試題答案:be
試題解析:m測量階段常用工具和技術有:排列圖、因果圖、散布圖、過程流程圖、測量系統分析、失效模式分析、過程能力指數、抽樣計畫、水平對比法、直方圖、趨勢圖、調查表,故正確答案為be。

第64題試題答案:abce
試題解析:5w1h即what(什麼)、why(為什麼)、who(誰)、where(哪裡)、when(何時做)、how(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