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中級工商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筆記(12)

環境技術管理:制定技術標準、技術路線來協調環境與經濟關係 
  環境管理體系標準(iso14001)的內容: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規範及使用指南包括引言、範圍、引用標準、定義、環境管理體系要求等內容。它規定了組織建立、實施並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模式和基本要素。其中環境管理體系要求是最核心的內容,它規定了各類組織在建立、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最基本要求,它是各類組織獲得iso14001認證的必要條件。 
  環境管理體系是全面管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制定、實施、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式、過程和資源。 
  環境保護法規體系:我國目前已形成以憲法為基礎,以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由憲法、基本法、單行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標準及其他相關部門法律規範和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環保公約組成的環境法律體系。 
 環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污染收費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目前限期治理對象主要有兩類:位於特別保護區域內的超標排污的污染源和造成嚴重污染的污染源)、排污申報登記制度、環境保護許可制度(包括防止環境污染許可證如排污許可證、防止環境破壞許可證如林木採伐許可證、整體環境保護許可證如建設規劃許可證等)。 

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這一章的內容多而雜,而且又都以文字性的介紹為主,所以大家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要儘可能地把前後所學,至少是把前面所學的知識融進去一起理解,而且還可以把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經驗積累和案例也聯繫起來幫助自己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對於這一章的學習,大家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一、技術創新的含義與特徵 
對於技術創新的涵義書上p129有較詳細的介紹.創新一詞最早是由經濟學家熊彼特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並定義為“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他認為,生產新品種;引入新生產方法;開拓新市場;利用新原材料;採用新組織方式都可是創新活動。 
此後,又有學者把技術創新定義為:”以構思的新穎性和成功實現為特徵的有意義的非連續性事件.” 
我國對技術創新的定義較長,但也是需要大家準確理解的內容.對這個涵義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幾個層面: 
企業家是技術創新的推動者; 
技術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獲取超常規商業利益; 
技術創新的手段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經營系統; 
創新的標誌是新產品、新工藝、新市場、新材料和新組織. 
對於技術創新的特徵,主要是指它作為一項經濟活動所具有的特徵,包括: 
創造性-----這是最基本的特徵.每一新技術的產生都代表著對原有技術的”創造性的破壞”. 
累積性-----新事物必然是對原有事物的一種揚棄和突破的結合. 
效益性-----是技術創新活動的根本動力.不僅包括企業新增財富的效益,而且還表現為一定的社會效益和巨觀的經濟效益 
風險性-----創新過程中不可控因素帶來的風險. 
擴散性-----技術創新成果的擴散才使創新產生最大的經濟影響力. 

二、技術創新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應首先弄清楚什麼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美國著名戰略學家帕拉哈德和哈默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解釋為“一組先進技術的和諧組合”。請注意:這裡的“先進技術”並不單指科學技術,它還包括了管理和行銷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可以把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解為:企業開發獨特技術、研製獨特產品、發明獨特行銷手段和運用獨特管理方式諸能力的特定組合,是以一定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的能力群體。 
這些能力主要是從企業的各方面職能來把握,包括: 
企業的生產製造能力,決定了產品的質量和成本競爭優勢; 
市場行銷能力,決定了能否把技術優勢外化為市場競爭優勢; 
市場反應能力,指應對突發事件(突然的機會與威脅)的能力; 
組織管理能力,主要在於通過管理過程的制度化把技術知識和生產技巧融合起來 
戰略決策能力,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技術創新能力,包括研發能力和產品工藝能力. 
這六項能力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體系中的核心,尤其是動態技術創新能力對於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和保持有利競爭地位最為關鍵.但同時也應看到,要把技術優勢轉換為企業的競爭優勢,還需要企業其他能力的配合才行,比如,組織協調能力就決定了技術優勢向市場優勢轉換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