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中級)學習指導—人力資源管理

一、 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與程式:
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人力資源規劃是指:預測未來的企業目標和環境對企業的要求,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和滿足要求而提供人力資源的過程。
包括總體規劃(指計畫期內人力資源管理的總目標、總策略、實施步驟及總預算安排,書上p160頁所舉的例子可參看一下)和各項業務計畫,各項業務計畫中又包括員工招聘、使用、培訓、發展、報酬和勞動關係計畫等。(具體內容參見p161表6-1-1)
二者的關係:各項業務計畫是總體規劃的展開和具體化,而且每一項計畫也都由目標、策略、步驟和預算等內容構成;
各項業務計畫的執行結果應保證總體規劃的實現。
此外,還需注意:人力資源規劃與企業整體計畫的關係是:人力資源規劃是企業整體計畫的一部分,受到整體計畫的制約和影響。這種制約和影響具體而言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企業的經營戰略制約和影響人力資源總體規劃的制訂;另一個是企業的經營計畫制約和影響人力資源業務計畫的制定和實施。
2.人力資源規劃的程式:
1)收集信息,信息是進行人力資源規劃的依據,包括兩大類:企業內部信息(企業發展戰略、經營計畫、人力資源現狀)和外部信息(巨觀經濟形勢、行業經濟形勢、技術發展趨勢、產品市場競爭狀況、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人口和社會發展趨勢以及政府管制情況等)。註:外部環境信息是企業制訂人力資源規劃的“硬約束”,企業制訂的任何政策都應與之相適應,否則會影響計畫的有效性。
2)供求預測: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直接決定規劃的效果和成敗。
3)制定總體規劃和業務計畫:以人力資源供求預測為基礎。
4)規劃實施與效果評價:對規劃執行過程進行監督與反饋,對結果進行評價。
 
二、人力資源的供求預測(掌握各種計算公式和方法)
(一)需求預測:指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內外部條件對企業未來人力資源需求的數量、質量及需求的時間等進行估計的活動。影響人力資源需求預測的因素主要有生產技術變化、管理方式變化、消費者購買行為、經濟形勢、企業市場占有率、政府的產業政策等。預測中需要考慮的變數包括:企業的業務量或產量,由此可推算人力需要量;預期的人員流動率,由引可推算企業的職位空缺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對人力的需求;生產技術水平或管理方式的變化對人力的需求;企業擁有的財務資源對人力需求的約束。
主要的預測方法有:
a.德爾菲法:綜合不同專家的意見來預測某一領域的發展趨勢,適合於長期趨勢預測。 
 
選擇專家(只要熟悉問題,專家可以是管理者,也可是普通員工,企業內外人士都可以) 
 
以信函形式收集各位專家的觀點和意見(匿名)
主持者歸納分析第一輪預測結果,並反饋給各位專家再提出修改意見 

反饋 
 
達成一致意見 

優點:集思廣益、客觀準確。缺點:花費時間較長。
在預測過程中要注意:主持者應為專家們提供充分的信息,所提的問題要儘可能簡單以便於專家理解,專家們的觀測結果不要求精確但要求說明對預測結果的肯定程度。
 
b.時間序列分析法:根據過去一定時期內員工數量的變動趨勢來預測未來的人力資源需求,比較適合短期預測。
缺點:由於只考慮了時間因素,所以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很大限制。
 
c.回歸分析法
人力資源的需求(y)通常總是和某個(一元)或某些因素(多元)(x)高度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用數理統計的方法定量地把這種關係表示出來,得到一個回歸方程,再利用此方程就可預測出人力資源的需求量。
一元線性回歸分析法的步驟:首先,利用所給資料數據確定回歸方程y=a+bx中的回歸係數a與b,其中,
xi為自變數第i期的實際值,yi為因變數第i期的實際值
比如,p163頁的例子中,賓館所需服務員就和客流量高度相關,所以客流量就為自變數x,所需服務員就是要預測的量為因變數y,
n=6,b=(3110-6×8×60)/(418-6×82)=230/34=6.77
a=60-6.77×8=5.84
其次,寫出以a、b的具體數值表示的回歸方程,如y=5.84+6.77x
最後,用上述模型(方程)進行預測。比如,當客流量x為15萬人次時,所需服務員數y=5.84+6.77×15=108人。
 
d.轉換比率分析法
主要用於預測企業輔助人員、服務人員需求量。
企業輔助服務人員一般與一線員工數有直接關係,所以可以先預測一線員工數,再根據輔助人員數量與一線員工數量的比例關係預測輔助人員數。這個比例一般以輔助人員的生產率表示,即一名輔助人員可以服務多少一線員工。
輔助人員數量=一線員工數/輔助人員的生產率
例:某企業每名電工可以為20名一線工人服務,如果現有一線工人600名,那么企業需要電工( )名。
解:600/20=30名
另外,也可變換為人員數量與設備台數的對應關係,
例如:某企業的機加工車間內,一名機械維修工可以負責10台設備的維修工作。該車間現有機械維修工8名、設備120台,企業還需要招聘機械維修工()名。
解:120-8×10=40台,還需人數:40/10=4名
 
(二)人力資源供給預測(內部供給和外部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