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感悟--衝破荊棘的經歷更加寶貴

隨著2005年的即將結束,2006年新春的到來,我的自考邁入了新的標誌性的階段——漢語言文學專科終於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從1998年到2005年,可以說,自考帶給我的是對生活的強烈期盼,盼著有朝一日能通過自學獲得與以常“苦不堪言”的生活遭遇所不同的體驗和感悟。可悲當初“科舉”弄人,疾病訛詐。20世紀末的“英才”頓落入“白丁”的囚籠。可我並不因此自暴自棄、自輕自賤。

1998年的那個春天,我開始了漫長的自考旅程。一路走來,雖經歷風霜雨雪,酸甜苦辣,可是哪怕每及格一科,擁抱我的都是無與倫比的幸福和快樂。有人說自考是一群反應遲鈍的“傻瓜”在追求自我封閉的“自由”和“平等”,我要說:自考像一盞指路的明燈,一把手中的火炬,我們拿著它奔向美好的未來和光明的前程。它照徹了我們心中的自卑與瑣屑,還之以充實、豁達和豐滿。以我觀之,自考生確實不如普通聯考生一樣有著強烈的對知識的渴望和孜孜以求,其欲罷不能的功利性(考上正規大學——圓大學夢)是每個身處“高壓”政策下考生的“軸轉核心”;他們像老牛耕田,驢子推磨一樣在老師的指揮棒下被人牽著鼻子痛苦的輪迴。而一次正規的考試便能決定他們終身的命運,而自考生卻因自學、自問、自省而充滿人性化。即便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卻是條條大路同羅馬。自考不但更人性化,也更自由、更民主。聯考的不再限定考試人年齡,也許來源於我們自考的制度,六十歲參加聯考的老大爺老太婆可能沾了我們自考生的光吧!(如是訛傳,那就讓我們自考生藉此聊以自慰吧)況且,我們能堅守我們的信仰,並付諸實踐,就是我們最大的精神愉悅和審美追求,自考生就是那活躍在內蒙古空曠大草原上離群索居,野性十足、桀驁不馴卻充滿智慧和膽略的狼圖騰,能在真正考驗他們的時候,展現他們日積月累的人生哲學和倫理底線。因此可以說我們奮鬥的過程就是人生得以升華的過程。
自考生有一句座右銘:愛自己,便是愛他人。尊重自己,就會尊重他人。而自考,不但實現了我們最大化利益的要求(自考文憑全世界都得承認,有的藉此飛黃騰達),而且他使我們從承認別人到別人承認自己得以質的飛躍。自考,與其說是上帝在考驗我們,不如說是我們自己在考驗自己。當然,這裡面浸滿了車載斗量的汗水、淚水、和無法衡量的心血。
98年以前,我還是一個對世事懵懂的病怏怏的退學青年,當我面對那本厚厚的《古代漢語》以及父親那深情期望的眼神和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者的三寸不爛之舌,我心中的另一扇門自然而然的輕輕被推開了,那青春的萌動、生命的熱愛、生活的勇氣、新世界的憧憬,一下子像一場始料不及但溫暖的“及時雨”灑滿了我封閉以久的心房。它滋潤著我,時刻清醒我的頭腦,讓我“難得糊塗”,我要重新找回自我,那個胸懷“燕雀焉知鴻鵠之志”的熱血少年。於是,我準備好“少年維特之煩惱”,帶上普天下望子成龍的父母的“尚方寶劍”,與《老人與海》中那個孤獨而倔強的老頭一起悄悄起航……
經歷了六年的蹉跎歲月,真有與自考相見恨晚的感覺,甚至百感交際:“恨世間‘自考’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每過一門就像一次做母親的痛苦的分娩,然襁褓中的我總是在母親痛苦的分娩後笑得樂不可支。生活就是這樣,平凡而美麗,而自考生卻因簡單、低調而充滿陽光。自考生不會是前畏狼,後怕虎的膽小鬼,不是往來無白丁的下里巴人,而是實實在在生活在社會主義陽光下茁壯成長、有著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刻展望未來的,甚至滿腹經綸、雄才大略、指點江山的陽春白雪。 
 謝謝自考,它帶給我們一路行來的歡愉,自考生,千萬不要氣餒,也不可這山望到那山高;文憑我們要要,文憑的通行證需要我們排除荊棘叢生的千難萬險,過程相比結果,同樣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為在不為人知的自學過程中,它讓我們懂得了失敗乃成功之母,陽光總在風雨後!而自立、自強不僅是自考賜予我們的人生經驗,更是我們將來走向社會、獲得成功的惟一尺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