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職稱考試輔導:現金流量表編制釋疑

存貨平衡式 

用直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下同,略)支付的現金”項目時,可通過分析調整“主營業務成本”一項來完成。下面介紹如何運用“存貨平衡式”——“期末存貨=期初存貨+本期購進存貨-本期減少存貨”這一關係式來解決。 

企業在存貨清查中要用如下的關係式:期末存貨=期初存貨+本期購進的存貨-本期減少的存貨。在“本期減少的存貨”項目中,包括本期銷售、本期非生產部門耗用量(假定生產部門耗用量均形成另一種存貨)、以及其他原因減少的存貨(如對外投資、非常損失等),其中“本期銷售的存貨”就是主營業務成本(或者包括其他業務成本,如銷售材料等),則上述基本式可以描述為:主營業務成本+非生產耗用及其他原因減少的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本期購進的存貨。 

由於非生產部門耗用量已形成非生產成本,即有關期間費用或在建工程成本,出於簡化調整分錄的角度,暫且把“主營業務成本+非生產耗用及其他原因減少的存貨”合稱為主營業務成本,即 “主營業務成本=期初期末存貨差額+本期購進的存貨”,在以後的調整過程中,再把非生產耗用及其他原因減少的存貨,抵減主營業務成本所調整的內容,即沖銷“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項目中相應的部分。 

在上述關係式中:主營業務成本項目在損益表中是已知的,期初期末存貨差額可從資產負債表中直接查出,只有“本期購進的存貨”一項未知,而這項正是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項目中的內容。由此可以看出,在調整“主營業務成本”項目時,使用上述存貨平衡式對確定“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項目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本期購進的存貨=主營業務成本-期初期末存貨差額”中,本期購進的商品並不一定全部都是用現金購入,在現金流量表中的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項目反映的是本期因購買商品而支付的現金,即包括當期支付的前期購買商品的應付款以及為購買商品而預付的現金等,這就需要對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貨款、存貨等進行分析並加以調整,準確地在現金流量表中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項目,上述分析可用如下的關係式表明: 

 “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當期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當期支付前期的應付賬款+當期支付前期的應付票據+當期預付的貨款-當期因購貨退回收到的現金”,在此式中,由於企業日常的會計核算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的,而“當期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項目是現金制要求的結果,很難直接從日常的會計核算資料中得出,在編制現金流量表時,此關係式可結合“存貨平衡式”用以下的方式表達: 

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 

主營業務成本-(或+)期初期末存貨差額-(或+)應付賬款(期末期初差額)-(或+)應付票據(期末期初差額)-當期因購貨退回收到的現金。 

 調整分錄 

具體在做調整分錄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損益表中數據)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應付賬款——(期末比期初減少數,即期末數<期初數的差額) 

 應付票據——(期末比期初減少數,即期末數>期初數的差額) 

 存貨(期末比期初增加數,即期末數>期初數的差額) 

 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借貸方差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