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經營與承租經營的帳務及涉稅處理

一、承包與承租的帳務處理

承包方在經營企業之間按《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會計準則執行,在企業獲得經濟效益後,承包方可分得承包所得,對此財務根據契約有關條款之規定,借記“管理費用”,貸記“其他應付款——支付承包所得”,如果契約規定稅後利潤中分配則借記“利潤分配——計提承包所得”,貸記“應付利潤——支付承包所得”。承租分配的帳務處理,一般而言,承租企業與出租方採取稅後利潤分成,即對經營成果進行分成,所作的帳務借記“利潤分配——計提利潤分成”,貸記“應付利潤——利潤分成”。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承包還是承租經營,在經營期間的報銷的諸如差旅費、電話費等應進入企業期間費用,發生後借記“管理費用”,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對承包者或承租者按契約規定的工資、福利待遇進入當期費用,借記“管理費用”、“應付福利費”,貸記“應付工資”、“銀行存款”。

二、承包與承租的涉稅處理

由於承包人對企業的經營成果無占有權,只是按照契約規定取得一定的承包所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所得稅實施細則》中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收入所得稅。即對企業承包經營所得(包括個人按照經營契約分得的承包所得和工資、薪金性質所得)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以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現規定每月可以減除800元)之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再按適用稅率計算所得稅。承租人由於享有經營成果,按照契約(協定)的規定,企業扣除向出租方上交的費用(利潤)後經營成果歸承租人所有的,應將該部分所得和在經營期間的工資、薪金性質所得視為個人收入,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收入所得稅實施細則》中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繳納繳納個人所得稅。具體計算過程與承包所得相同。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指的經營成果是指企業稅後淨利潤。如果承租經營時承租人不將經營成果進行分配,而是投入企業謀求更大發展,則不能將這部分經營成果納入計算個人收入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