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會決定以公司資產為股東擔保有效嗎?

案情:被告陳某系被告福建l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l公司)的董事之一。2002年7月16日,被告陳某個人因承包經營x有限公司魚塘發展水產養殖及種植經濟作物資金不足,向原告g農村信用合作社申請貸款6萬元。被告l公司經公司董事會決定同意,將該公司價值16萬元的公司招待所的房產為被告陳某作抵押擔保,並經房產管理所抵押登記。三方於2003年8月8日簽訂了抵押借款契約。契約約定:借款期限至2004年8月8日止,月利率6.6375‰,按季付息。逾期還貸按日利率萬分之三計收利息。契約訂立後,原告依約向被告發放了貸款。借款到期後,被告陳某僅支付了貸款利息,未按約歸還借款本金,原告於2004年8月31日,向被告陳某發出貸款到(逾)期催收通知書,並向被告l公司發出擔保人履行責任通知書,被告仍未履行。
審判: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陳某之間簽訂的借款契約,是有效契約,受法律保護。被告陳某未按約歸還借款本息,是違約行為,應承擔民事責任。被告l公司為其股東被告陳某的個人借款提供抵押擔保,經過了該公司董事會的同意,應視為是一種公司行為,而非董事、經理的個人行為。該抵押擔保有效,應承擔連帶擔保責任。據此,對原告要求被告陳某歸還借款本息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分歧: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於被告l公司為其股東、被告陳某的個人借款提供擔保並與原告簽訂的擔保契約是否有效,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被告l公司董事會決定以公司資產為股東陳某向原告借款提供抵押擔保的行為,違反了公司法第六十條第三款關於“董事、經理不得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這一強制性規定,因此,雙方所簽訂的抵押擔保契約無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公司法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是指董事、經理個人,而不是指單位(公司)。董事、經理個人以公司名義為他人提供擔保的行為顯然是濫用職權的無效民事行為。本案公司擔保的行為是經公司董事會集體研究決定的,不是個人行為,所以契約是有效的,被告l公司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評析:公司法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董事、經理不得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但是,該條究竟是對公司行為的禁止,還是對董事、經理行為的禁止,是禁止公司為股東或其他個人債務擔保,還是禁止公司為任何自身債務之外的債務擔保,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存在著不同理解。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以下從法律條文本身、實踐、立法本意等方面具體闡述對公司法第六十條第三款的理解。

1.從法律條文本身來看,公司法第六十條第三款只是提到董事、經理不得對外提供擔保,並沒有提到公司不得對外提供擔保;另一方面,該條款只是規定董事、經理不得以本公司的財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提供擔保,並沒有提到公司不得為股東或其他個人以外的企業法人提供擔保,所以不能簡單地根據該條款規定而認為我國法律禁止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

董事和董事會在公司法上是兩個不同的法律主體,儘管董事的權利主要是通過董事會來行使,但事實上他們各自有其獨立的許可權,董事、經理的行為未必一律可以解釋為公司的行為。將公司法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的“董事、經理”擴大解釋為“董事會”的觀點,是缺乏邏輯性的。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董事會就是董事,法律對董事的特定擔保行為的禁止自然對董事會也適用。

既然法律沒有明確禁止“董事會不得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根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過,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的原則,董事會即可以以公司資產為股東擔保。


 2.從實踐來看,公司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的情況是大量存在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銀行信用制度是聯繫在一起的。因為根據法律規定,企業之間不能相互借款,只能由銀行提供貸款,銀行往往是貸款人,如果禁止公司提供擔保,將會使銀行貸款的償還得不到保障,從而損害銀行的利益。

在公司法人制度下,公司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公司的權利能力意味著公司可以以自己的名義享有權利、承擔義務,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對外擔保的權利能力和問題。如果禁止公司為他人提供擔保,是為了保護公司股東利益及債權人利益,保護公司資本維持原則,那么,這一理由同樣適用於非公司的企業法人。以此推理,企業法人對他人提供擔保均受到禁止。這不但將使擔保法所規定的擔保制度形同虛設,而且也不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生活的實際,還會使企業的主要債權人銀行的利益受重大損失,甚至危及銀行的生存。

我國擔保法實施後的幾年來的審判實踐表明,擔保糾紛問題多發生在公司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方面。但不能因此就否認公司對外擔保制度。

3.從立法本意來看,公司法第六十條第三款規定僅對董事、經理職權的限制,防止董事、經理的越權行為,並非限制公司董事會的權能。因此,對該條款應理解為:董事、經理不得超越許可權行使權利,擅自為公司或公司財產設定義務,進而損害公司及其股東的合法權益。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以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也就是說,民事活動以雙方當事人的自願為前提。只要雙方當事人是出於自願,且不違反法律規定,其民事行為就有效。

按照現代公司法理論,公司的董事會是集體執行公司事務的機構,是公司業務的執行機關,它有著獨立的許可權和責任,特別是隨著董事會權力的不斷擴大和股東會職權的日漸削弱,董事會已成為事實上的經營決策和領導機構。除法律和公司章程另有規定之外,公司的一切權力董事會都有權行使。對於公司章程來說,它是公司憲章,只具有內部效力,當公司的人員行使職權過程中違反公司章程時,公司可依公司章程對責任人追究責任,但不能以此為依據主張該擔保行為無效,而損害善意相對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