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務公告1110—2:審計執行主管的報告對象

解釋《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的第 1110 條標準 相關標準:第 1110 條標準
機構獨立性 審計執行主管在機構內應向能使內部審計活動實現其職責的階層報告。 本實務公告性質
在確定或評估審計執行主管在機構內的報告對象及其關係時,內部審計師應該考慮以下 建議。本實務指導無意囊括可能需要考慮的所有方面,僅推薦一系列審計師應該考慮的事項。 是否遵守實務公告由審計師自行選擇決定。
1、iia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標準》)要求審計執行主管在機構內應向能使內 部審計活動履行其職責的階層報告。iia 認為,為實現必要的獨立性,審計執行主管在職能 上應向審計委員會或同類部門報告。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大多數情況下,審計執行主管 應直接向機構的執行長(ceo)報告。為了有助於本公告的討論,正面對"職能性報告" 和"行政性報告"分別加以說明。
•職能性報告--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能性報告關係是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和權力的 根本保障。因此,iia 建議,審計執行主管在職能上向審計委員會、董事會或其它適當的治 理機構報告。在此,職能性的報告是指——
•治理機構批准內部審計工作章程
•治理機構批准內部審計風險評估和相關審計計畫
•治理機構批准接受審計執行主管對於內部審計活動結果或其認為必要的其它事 項的報告,包括與審計執行主管召開的沒有經理層參加的單方會議。
•治理機構批准任免審計執行主管的決定
•治理機構批准審計執行主管年度薪酬和工資調整
•治理機構批准適當問詢管理層和審計執行主管,確定是否存在影響內部審計工 作範圍和預算的限制
•行政性報告--此報告關係存在於機構管理層,它有助於協調內部審計日常工作。 行政性報告主要包括:
•預算制定與管理會計
•人力資源管理,包括人員評估與薪酬
•內部溝通和信息流通
•機構內部政策與程式的管理
2、公告重點討論在確定或評估審計執行主管的報告關係時應當考慮的因素。恰當的 報告關係對實現獨立性、客觀性及在機構中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它們是內部審計有效履行 其義務的必要因素。審計執行主管的報告關係對於保證適當的信息流通、與關鍵經理進行溝 通也是重要的,這兩者是開展風險評估和報告審計工作結果的基礎。相反,對於任何損害內 部審計工作獨立性和效果的報告關係,審計執行主管應將其視為對範圍的嚴重限制,應提請 審計委員會或同類部門的重視。
3、本公告同時認為,審計執行主管的報告關係受下列因素的影響:機構性質(公 有、私有及相關規模);各國的一般做法;機構的日益複雜化(合資企業、含子公司的跨國 集團);隨著與客戶在工作重點和範圍合作程度的提高,內部審計部門提供增值服務的趨勢。 因此,儘管 iia 認為職能上向審計委員會報告、行政上向 ceo 報告是一種理想的結構,但 是,其他報告結構也可以是有效的,只要此報告結構能清晰區別職能性報告關係和行政性報 告關係,且每種關係都有恰當的內容,以確保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範圍。內部審計師應根據 自己的專業判斷,決定在特定情況下本公告的適用範圍。
4、《標準》強調,為促進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保證工作範圍的充分性,審計執行主 管應向有足夠權力的人報告工作。因為《標準》是為規模不同、情況各異的各機構而制定的, 所以《標準》在報告關係方面的規定特意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普遍性。有些因素,包括機構規 模、類型(私營機構、政府部門、社團)使"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目標無法實現。因此,審計 執行主管在評估行政性報告關係的恰當性時應考慮下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