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是否帶來高成本

風險導向審計是指註冊會計師通過對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職業判斷,評價被審計單位風險控制,確定剩餘風險,執行追加審計程式,將剩餘風險降低到可接受水平。但有人認為,風險導向審計會增加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成本,成本問題會成為事務所採用風險導向審計的一個障礙。對此,記者採訪了一些國際和國內的事務所。 

國際所:成本會高,但增值服務也多 

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歷來在同行中公認收費是最高的,這裡面除了一些硬體設備成本和人員成本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呢? 

據了解,國際事務所在不同的程度上都使用的是風險導向審計,而風險導向審計因為需要註冊會計師在審計之前對企業各個方面進行調查了解,這無形中會不會加大了審計成本,造成其收費偏高呢? 

“有這個可能,但不是必然結果。”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合伙人聶世禾表示,“風險導向審計需要更多有經驗的合伙人及高級審計人員的參與,所以人員成本就會比較高,也可能相應地會增加審計的總成本。” 

我們知道,審計程式在整個審計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隨時進行調整和完善的。風險的概念貫穿於審計程式中每個具體的步驟,具體體現在一旦在審計過程發現了問題,就要對既定的程式進行重新評估。因此,如果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的話,必然會加大審計成本。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的,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良好,使用風險導向審計也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增值服務。“高收費並不意味著我們是把成本轉嫁給客戶,用絕對數值來衡量成本的高低是比較片面的。風險導向審計最重要的是為客戶帶來了增值服務,比如可以為企業提供內控建議等。當市場接受這種審計方式時,客戶也認可這是一種增值服務。”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合伙人崔勁指出。來源:  

“儘管在海外,由於成本的架構和法律規定不同,成本相對高一些,但是客戶可以獲得更多的人才服務、資源服務等增值服務,可以增加客戶對我們的信心。”聶世禾也這樣告訴記者。 

國內所:風險導向審計和成本沒有必然的聯繫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引入風險導向審計可能提高成本的態度是比較樂觀的。浙江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的副總經理王越豪認為:“風險導向審計是對審計資源進行調配,不是均勻的調配,而是需要對一些風險因素比較大的環節多了解一些,需要企業的配合,這樣審計成本就會加大,但是,等了解以後,企業的風險就相應地降低了,後面的實質性測試就可以減少了,這樣審計成本又會減少。” 

中瑞華恆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副總經理張連起認為,風險導向審計不是單純關注風險,減少成本,而是對原來的制度基礎審計的擴展和延伸,包含了對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審計,是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是審計手段的擴展,因此和成本提高沒有必然的聯繫,只是相對於其他的審計模式來說,側重點不同,風險點不同。 

應該辨證地引入風險導向審計 

目前,在我國雖然有一些事務所在工作中已經不斷地灌輸這種風險導向審計理念,但是怎么樣做更適合我們,卻依然需要好好地研究。 

引入風險導向審計是一種執業理念的改變。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在賬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這兩種審計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審計模式與原有審計模式之間的關係並非取代與被取代的關係,新審計模式的產生,並不意味著原有審計模式的淘汰和消亡,而是意味著我們在實施審計時有了更多的審計模式可供選擇。在實施審計時對審計模式的選擇,不能脫離被審計單位的性質、規模等具體情況,不同的被審計單位應當適用不同的審計模式。來源:  

為此,浙江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的副總經理王越豪向記者提出了混合審計模式。他認為,在我國現階段,更多地可以考慮選擇以下兩種混合審計模式:一是以制度基礎審計為主,結合風險導向審計的混合審計模式;二是以會計報表審計為主,結合風險導向審計的混合審計模式。前者常常用在上市公司、跨國公司、企業集團中。由於這些公司的資產、資本規模較大,經濟業務比較複雜,經營範圍比較廣,組織結構龐大、分散,所以這種公司不是靠一個或幾個管理者來管理,更多的是依靠企業的一種比較健全的管理理念和比較完善的內控制度,採用制度基礎審計可以在保證審計效果的同時提高審計效率。後者對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小企業比較適用,通常其資產、資本和經營規模比較小,業務流程簡單,經營範圍單一,管理層次很少,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形同虛設,用制度基礎審計就不合適。對大多數民營企業也是如此。但是無論採取哪一種審計模式,都應該在整個審計過程中結合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 

審計成本增加必然會導致比較高的審計收費,相應地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成本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對企業來說,如果引入風險導向審計,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是否會加大其成本,然後才會考慮增值服務效應。而對會計師事務所來說,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審計的價值,因為審計是有風險的。這種矛盾是必然的。我們應該根據企業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審計模式,這樣就能在成本和風險中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