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有一位叫做魏書生的國中教師,他擔任一所實驗中學校長與書記,兼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承擔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年還要平均外出開會達4個月之久,卻從不請人代上一節課。魏書生這么多工作是怎么完成的?

其實他的訣竅很簡單,就是充分利用學校里常見的“課程表”來替他“布置工作”。

魏書生髮現,大部分工作跟課程一樣,總是周期性重複的,完全可以為這些工作排出一個“課程表”。譬如每個班級都要定期調整學生的座位,魏書生就把調整座位納入班級工作“課程表”中,規定每過幾周周一早上第一堂課上課之前調整全班的座位。有一天魏書生去給自己擔任班主任的班級上語文課,他站到講台上,班長喊起立之後,所有的同學都抬起自己的課桌,有次序的從教室的前門出去,再從後門進來,幾分鐘後,同學們已經在新位置上坐下來聽課了。魏書生這才想起來,是調整學生座位的時間到了。

大家看,魏書生提前做好了“功課”,規定了調整學生座位這個活動的時間節點、規則,並且讓學生熟練掌握,他自己反而可以“忘記”了。對全校的工作魏書生也是這樣一項一項的編制“課程表”,例如春秋兩次學校運動會,什麼時間開都是固定的,開會之前什麼時間做什麼準備,誰來做,也是確定好了的,他這個校長是否在學校里,沒有任何影響。到了規定好開運動會的這一天,如果出現什麼樣的天氣,運動會就順延一天……魏書生的工作方法實際上是把前面的“於、用、完、達”法、“如果……就……”法都吸收進來了,在此基礎上編制了一個工作“課程表”,時間就成為觸發某項工作的“發令官”。當魏書生把學校工作、班級工作、教學工作都進行“課程表”化之後,就能夠在擔任多項職務的同時還有時間外出開會、傳授自己的教學經驗。

這辦法不難學吧?

四、運用“工作訂單”讓流程上的工作自動進行

還有一些工作屬於一個工作流程鏈條上的不同環節。這時候,上下游之間就是“供應商-客戶”的關係,因此可以模仿企業之間的訂單機制,建立上下游之間的工作訂單機制。

這是溫州一位叫朱先明的生產經理創造的工作方法。他認為:

1.做好一件工作後,要主動向“顧客”交付成果。只有當顧客檢查驗收了你的工作,確認並接受了你的工作成果,才算盡到了責任。例如,機修部門修好了機器,就要向生產部門交接,經過生產部門檢查驗收,才算盡到了責任。如果機修工沒有向生產部門交接,到了開機時才發現問題,導致停機,就是機修人員的責任。假如經過交接驗收,生產部門沒有發現潛在的問題導致停機,就是生產部門的責任。

2.向另一個部門、崗位“請求”一項工作成果,如同向供應商下了一個“訂單”,作為客戶,自己要完成“跟單”工作,要想盡一切辦法去確保自己“買到”合格的“產品”。不能因為責任是別人的,就高枕無憂,必須確保得到的成果是自己需要的、質量合格的、及時的,沒有能力獲得自己需要的成果,不關心“供應商”的成果交付時間、質量,不認真進行驗收,就沒有盡到作為“客戶”的責任。

3.每個部門和崗位必須對自己本職工作的結果負責。無論你的“供應商”給你造成了多大的困難,你的首先要想法設法克服困難,把你的工作做到位,讓你自己保質、保量、按時交付工作成果,才算盡到了你的責任。這時候,才有資格追究“供應商”的責任,不能因為“供應商”失職你就可以不對自己的成果負責。

這樣一來管理者就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