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哥做的不是臭豆腐,是夢想

哥做的不是臭豆腐,是夢想。大學畢業生賣臭豆腐,夢想開分店,開豆腐主題餐廳,但終極夢想還是做dm雜誌。

對於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而言,月薪三千元是很多人的“理想價位”。可是,他不要!

當同屆畢業生四處投簡歷找工作、一門心思準備考公務員的時候,他和另外一個夥伴,卻到處忙著找項目。自主創業,是兩個小伙子認為最適合的就業目標。

買張火車票趕往長沙,吃了兩個星期的臭豆腐後,兩人決定,把臭豆腐作為第一個項目做起來。

辭掉工作來創業

生於1989年的張聖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黑黑瘦瘦的他在校期間就拍攝了一部關於滇緬鐵路的影片,影片還曾在源生坊劇場公開上映。

大四下學期,還未畢業的張聖就被某商會聘作新聞中心工作人員,負責攝影及剪輯工作,每月薪酬3000元。對於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這份工作待遇很不錯,可幹了一個多月後,張聖辭職了。

“商會裡的人影響了我”,張聖說,在商會裡,各個老闆都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後才擁有了今天的成功堅持的奮鬥精神感染了他,他決定辭職,去開拓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業道路。

創業道路一波多折

一開始,張聖想要辦一本有個人風格的dm雜誌,內容圍繞時尚、趣味主題開展,可核算一番,辦一本雜誌,一年內需要至少幾十萬元的投入。資金不足,雜誌創業夢想只能放棄。

創業夢想小受挫敗後,張聖開始為一家公司寫一個關於“苗族村寨愛情故事”的劇本,3萬字的劇本被拍成一部90分鐘的片子,張聖獲得600元酬金。這次合作後,該公司也曾邀請張聖加入,被他拒絕了,“還是想創業,自己乾”。

創業需要夥伴合作。張聖找到好友劉應傑,想要合夥養殖蛇,“蛇是粵菜的主角,有市場”。又找了一個夥伴後,三人計畫每人投入5萬元。怎料,其中一名夥伴無故退出,且養殖業技術要求比較高,養蛇計畫也就不了了之。

創業道路幾經挫折後,張聖又找到曾經的高中同學,剛從雲南財經大學理財系畢業,生於1987年的劉智東,商量一起創業。這次很順利,兩個大學畢業生的想法一拍即合,加上劉應傑一起,三人開始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

鎖定臭豆腐項目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此話不假。

三個合伙人先後考慮做養殖、傣味餐廳、物流公司等項目,做了市場調查後,覺得這些項目運作比較複雜,且資金投入也很大。最後,大家商量的結果是,鎖定一些投資小、易操作、資金回流快的項目,“那就飲食業”。創業方向確定了。

劉智東回想起曾在武漢吃過的一種黑色臭豆腐,昆明似乎沒有專門的門店在賣,在網上蒐集了相關信息後,他們決定,不妨試一試。

7月底,買了兩張火車票,劉智東與張聖坐火車直奔長沙,這是他們第一次去長沙。到長沙後,根據此前蒐集的信息,兩人把長沙最出名的臭豆腐嘗了個遍,黑色的、白色的,每一種都不放過,吃了兩個星期,比較了各種口感後,兩人最終決定加盟其中一個品牌。

經驗不足賣斷貨

項目確定後,就剩下找店面了。租門店時,老闆得知張聖及劉智東是大學生,為支持他們創業,把店面轉讓費從12萬元降至8萬元,唯一的條件是,讓老闆在旁邊賣炸洋芋至明年六月份。加上原材料成本、店面租金、轉讓費等,三人總計投入成本約9.5萬元。兩個星期前,臭豆腐店終於開張了。為節約成本,三人捨不得請員工,每天輪流兩人來上班,每星期每人輪休兩天,周日不休。因炸豆腐吸入了過多油煙,劉智東病了,戴著口罩來炸豆腐,說不上幾句話就“咳咳咳”。

經過兩個星期的“試營業”,目前經營基本走上正規,只不過,前日上午店裡的臭豆腐賣斷貨了,直到昨日上午,從長沙直運過來的臭豆腐才到。“這幾天虧損八九百,沒經驗啊”。說起這個,張聖和劉智東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