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和良知

漢語中的“良心”一詞可析為兩字∶一為“良”,就是道德;一為“心”,也就是意識。“良”字本身固然有多種含義,包括非道德意義上的“好”,“精美”“手藝熟練”等等,但一旦和“心”或“知”聯繫起來,則從來都只有道德的含義。這裡值得注意的是“良”字還有“天賦、先天就有”的意義,如孟子所言:“不學而能謂之良能,不學而知謂之良知”,就明確地以“不學而知”來定義“良知”。所以,“良心”“良知”在孟子那裡不僅是道德之知,而且是天賦之知。

中國歷史上的思想家大都強調良心的綜合性,直覺性和自足性,把良心看作一個包括了理性、情感、意志、信念等種種道德意識成分的整體,對良心取一種直接的整體把握,而並不深究其細節,而在西方,我們知道,良心概念的字面含義就是“同知”、“共知”。“同”、“共”意味著他人,意味著社會,意味著要與他人取得某種一致,“知”則意味著認識、知識,而對這個“知”的詮釋則多解為“理性”。

中國的思想家們對良心的意義體驗至深,卻不甚關心良心的起源、構成等問題,在他們常說的“良心就是良心”,“良心就是當下的呈現”一類話語中,雖有某種武斷的嫌疑,但也有一種崇高、絕對的意味,而西方思想家則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等方面對良心概念作過種種分析。總之,中國思想家長於對良心的體驗,長於對良心的總體和直接的把握,西方思想家長於對良心的分析,長於對良心的分門別類,不同角度的細緻探討。體驗者必使自身介入其中,使自身人格與生活發生某種改變,分析者則可以取一種冷靜的理智旁觀態度。故我們在中國的良心概念那裡,接觸的不僅是學理,還有如孟子、陽明等一個個帶著感情和血肉的生動人格,而在西方人的良心概念那裡,則象進入了一座精緻的學理的宮殿。西方人也有其深刻的終極關切和熱烈的精神追求,然而它的基點不是固定在良心的概念上。

從上海的染色饅頭,到假冒全聚德烤鴨,從雙匯瘦肉精到四川毒火鍋調料,表面上看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實際上,食品安全問題早就存在並非一天,只不過過去你天天吃垃圾,沒有人管,現在媒體曝光了,社會開始重視而已。食品安全問題牽涉的地方保護主義,主管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工商城管街道等很多職能部門利益或者官員個人私利,實際這些損害社會價值事件早就存在,但是人就是監督檢查的人不知道。食品安全問題本質上還是企業和不法商人喪失了社會責任。企業的責任最重要的有兩條,第一個是經濟責任,即企業要為股東賺錢,創造利潤。第二條是社會責任,就是企業要為社會提供產品或者服務。食品安全問題在本質上,是不法商人和監管部門個別人忘記了社會價值:為人民服務。

不要嘲笑為人民服務過時。美國哈佛大學的牆上就有這么一句話:

enter to grow in knowledge收入從80年計算增長了幾十倍,上百倍,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標準提高了兩倍多,現在我們的專家號稱不能大幅提高起征點,因為不能滿足國家稅收需要。至於降低檔次,還是以殺富濟貧的名義,不能降低收稅標準。那么八十年代初積極制定個稅的專家學者官員都哪裡去了?你們怎么不再講當初制定的原則?無限責任政府的錢是永遠不夠花的。現在公務員比例是多少?數據表明,中國曆朝歷代的官民比例分別為,西漢1:7945;東漢1:7464;唐朝1:2927;元朝1:2613;明朝1:2299;清朝1:911;現代1:67。

199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官民比例躍升到1:40,現在據說是1:28,即28個人養一個拆你家房子的公務員。長江流域大旱,現在我們的長江三峽的水利設計專家,湖北氣象專家,工程院院士立即出來解釋:南方大旱和三峽無關,而且三峽工程還緩解了旱情。我們暫且相信專家說的是對的。南方的旱情,短期內預計會隨著雨季的到來,在7-8月得到緩解,但是黃河斷流的教訓告訴我們,一旦大型河流出現斷流,大型水庫乾涸,那么這種缺水可能是持續性的,也許會持續幾十年。如果中國南方未來連續幾年,十幾年,幾十年出現大面積乾旱,這些專家還會這么說嗎?這些專家敢出來承擔社會責任嗎?一旦南水北調變成無水可調,誰會出來的認錯?記住周恩來總理的話:“長江是一條大河流,不能出亂子,如果航運中斷了,壩是要拆的,那就是大罪”。時間會驗證皇帝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