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主題班會:感恩勵志

構想:通過這一堂課,讓學生能真切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並在過程中受到感動,理解親情的內涵,進而在感動中能自覺校正自己的某些不良行為,養成良好品德,為自覺成才打下基礎。

過程:

師:同學們好!平時在生活中有感動過我們的時候嗎?或者說有什麼讓我們能夠感動嗎?

生:有!

生":看電視看到特別感人的地方。

生!:一次下大雨,媽媽給我送傘。

生#:奶奶臨死的時候,把她藏著的#$塊錢給了我,要我好好學習

師:好。其實,生活中能夠令我們感動的事情、場面很多,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就會真切感受到的。下面我們先來看一個電視廣告吧:

電腦投影畫面:

《洗腳》:一位婦女在房間裡安頓好孩子以後,端著一盆熱水為她母親洗腳……房間裡的孩子看媽媽還沒來,就出去看看。當小小傢伙看到媽媽是在給奶奶洗腳的時候,他也到廚房端來了一盆熱水,潑潑灑灑地走來,對著媽媽,說:“媽媽,洗腳。”

生":這個在電視上看過好多次了。

生!: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他們那裡的學校還把為母親洗一次腳當寒假的作業呢。

師:不管我們先前有沒有在電視上看過這則公益廣告,就我們今天看到這個畫面時,我們有何感動呢?我們是否可以感受到畫面中那濃濃的親情氛圍呢?

生":我感到愛是要有實際行動的,哪怕是給母親洗一次腳,也是愛的具體體現。如果光在嘴上說我們應該愛自己的親人,而不付諸行動,就毫無意義了。

生!:我特別感動。為什麼呢?現在像我們吧,好像平時家裡人關心我們的很多,在生活上給予我們的關心可以說是無微不至,而我們似乎考慮他們則很少,就認為他們給我們的是應該的,而我們就應該得到他們的愛。生#:說得對。我們也要好好反思一下我們自己了,家人為我們付出了很多,我們也應該給他們以回報。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了關愛和回報的話題,我覺得很好。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有不少的學生認為自己和大人之間有所隔閡,就是人們常說的“代溝”。感到有些事情和他們不好交流,缺少共同語言。我就了解到有不少學生,他們寧願把心思和要好的同學講,也不願和家長講,是這樣嗎?

生":是的。我也是,就是現在大人老是覺著我們還是孩子,什麼也不懂,所以他們覺得我們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時間長了就沒有什麼好講的了。

生!:家長也是,一問就是成績怎么樣了?學習能不能跟得上呀?打算考個什麼樣的學校和專業呀?我們本來學習壓力就夠大的了,他們不了解我們的心思,所以很難真正談得來。

師:其實,我覺得你們好像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了一點。誰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儘管方式方法有問題,但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呀。首先是我們理解家長的行為嗎?現在有不少的企業處境困難,在座的就有不少的家長外出打工

謀生去了,他們身處異地生活肯定不容易,有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麼還要這樣呢?

下面,我來讀一封家長寫給%同學的家信,這已經得到%同學的同意。這樣吧,我們還是請%同學自己來讀一下,好嗎?%同學讀她母親給她的一封信的片斷:娟呀,你打電話來安慰你爸,你爸高興死了。他扎鋼筋時壓傷了都捨不得休息一天,就是為了能多掙點錢回家。我知道你是個懂事的孩子,所以我放心你跟奶奶在家,她老人家身體也不好,你要多做點家務活。我和你爸在這邊條件是很艱苦的,幾十人擠在一間工棚里,吃的就更差了。不過這些我們都能忍受。平時我和你爸商量,你上高中了,花銷也大了,特別是現在上大學要花很大一筆錢,想著你

將來能上大學,我們就特別高興。

現在趁我們還年輕,為你大學掙點錢,一想到這,我就什麼累都摞在一邊了,總是在心裡暗暗地歡喜。希望你在學校能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料理好自己的生活,這點媽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