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勵志:中等生提高成績的方法與技巧

去年剛上高三時,曉君的成績只是中等,經過高三一年的複習,曉君最後以590分的成績考上了廣州中醫藥大學;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小靈身上,從剛開始的級排名400多名到中山大學。高三是鞏固和提高的一年,事實證明,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持之以恆地付出努力,中等生在高三大有潛力可挖。

中等生多有偏科現象

“中等生普遍存在偏科現象,比如很多文科生在數學上會弱一點,而很多理科生的語文或者英語會拖後腿。”16中高三級級長梁曉敏說。

47中高三文科班主任鍾國華將高三中等生分成三個類型:勤奮型、浮躁型和智力型。“勤奮型的學生學習時間多而思考總結少;浮躁型的特徵是缺乏恆力且落實不夠;智力型的特徵是領悟能力強而踏實度不夠。”他還指出,勤奮型學生要重視練後反思,掌握解題規律;浮躁型學生要重視聽課,認真做作業且及時總結;智力型則要夯實基礎和把握規律,切忌“眼高手低”。

第一輪複習要補弱科

鍾國華表示,中等生要提高成績,“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策略,那就是‘單科不在高,平衡則靈’。”梁曉敏強調,在第一輪複習紮實基礎的同時,中等生要花更多時間在弱科上,“每次統考之後,結合試卷,認真分析自己的知識薄弱點,並引申到薄弱的知識模組,找到後,就要想辦法花時間去提高。”

“在紮實基礎上,首先要抓主幹和重點,這些知識在聯考中占80%左右的分值,難度也不大,中等生有能力掌握好。可以通過考綱熟悉每一個考點,做到心中有數。”鍾國華說。

無論文理科,將知識系統化有利於理解和運用。梁曉敏認為,中等生要重視知識網路的建構,特別是對理科綜合的複習,“中等生不必等老師在第二輪複習中構建網路,最好是自己現在就開始構建。”

嚴格按照時間表複習

梁曉敏指出,中等生學習一般計畫不足,建議學生排一個時間表,按照計畫嚴格執行。“比如每天要留多少時間做作業,各科的作業時間如何分配等。此外,每天至少要抽出兩個小時作為自由複習時間,鞏固自己的弱科或者做總結。周末也要花時間總結自己上周的學習情況。”

除了每天的學習計畫,鍾國華建議,學生首先要制訂一個全面的複習計畫,綜合把握各個學科的複習時間,時間表要相對完善,也要留有餘地。

“中等生要主動找老師溝通,你的老師最了解你的各方面情況,平時作業、考試試卷都可以找機會請老師面批。”梁曉敏說,“學生太多,老師很難主動去關照每一個,因此學生一定要主動,你找到老師,沒有老師會拒絕你,中等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老師點撥一下往往就能進步很快。”

多付出就能彌補基礎不足

小靈 進華附時年級排名400多名,高三衝到前100名,還考過10多名。今年考上中山大學。

剛上高三時,我基礎不夠紮實,曾影響複習。但走過高三,我發現只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基礎是可以彌補的。

在複習安排上,首先要緊跟老師的節奏,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做調整。其次,每天保持規律的學習和作息時間,安排好各個時間段具體做什麼,防止效率低下或浪費時間;再次,要利用好零碎時間,比如起床後到上學前、午飯後到午休前、放學後到晚飯前,可以拿來做英語、語文的閱讀和背誦。堅持下去,效果很好!一定要抓好周日,安排一些比較大的複習項目,比如對一周的複習內容進行回顧,對一周的錯題進行整理。建議回校自習,比較有學習氛圍,有機會還可以向老師請教問題、談心等。

在複習方法上,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多問老師,包括學習方法、考試內容、考試模式、應試技巧等等,一定要用好老師的資源!老師不僅可以回答問題,還可以發現你的知識漏洞,幫你做一下知識的遷移連線。多問老師,老師會對你有更深的印象,有時會更加關注你。要重視每次的小測,及時做好錯題的歸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