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百日衝刺講話稿:用一百天創造一個奇蹟

四、備課必須處理好七個關係

1、計畫與落實的關係

聯考還有100天,同學們要訂一個合理的複習計畫。每天都要分配複習時間給各科。相對好一點的科目或“優勢環節”,分配時間適當少一點,而弱勢學科或“薄弱環節”分配時間適當多一點。建議每個同學都建一個錯題集,專門收集自己做錯的題目,經常翻翻,下一次再出錯的幾率就小得多了。除了抓好基礎知識,總結也是不能少的,在總結的基礎上查缺補漏很重要。除了緊跟老師複習的步伐以外,個人總結十分重要,在總結中就可以將各科的知識濃縮了,這樣也便於理解和記憶。

在總複習中一定要保證學科複習的完整性,所謂完整性是說考生的每一天的複習、每一個時段的複習都要保證學科的完整性,按計畫複習完一個學科再進行另外一個學科的複習,這樣,基礎知識扎紮實實,學科知識網路清晰,複習效率就高,複習效果就好。有的考生東一把歷史,西一把政治,一會兒又抓起了地理,結果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學科間互相干擾,考生越複習心裡就越沒底。

2、考試與看課本的關係。

衝刺階段,要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絕不放過每一道做錯的題目。考試,正是對同學們所掌握知識程度的一個考查,目的在於弄清楚同學們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會?因此我們在慶幸自已取得好成績的同時,絕對不可放棄自已出現的每一個錯誤,這個錯誤正是自己學習的漏洞所在,正是自己知識體系的斷層所在,正是自己邏輯推理有誤的體現。所以緊抓住這個錯誤,從錯誤著手,找出問題的關鍵之所在,打破砂鍋問到底,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我的錯誤,是某一個概念不清,還是某個方法不會,或某種演繹不到位?建議同學們對待錯誤就象對待敵人一樣,要將它徹底消滅,絕不能浮光掠影,草草了事。有的人簡單地將很多錯誤歸結為粗心,其實我們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往往都不是偶然的,你認為是粗心,但下次遇上還會錯,是因為自己對某個問題沒有足夠的經驗,沒有深刻的認識,所以,請同學們準備一本筆記本,凡出現錯誤,及時記錄在案,並標明出自何處,認真寫出出錯原因和正確解法,並反問自已,是否我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有不懂的問題,儘量向老師請教,並非只有老師才能幫你解答,而是因為老師會診斷出你出錯的真正原因,找出你知識體系中的盲點,給你的最合理的建議和解決的方案。

當然,考試之外,大多數時間要依據課標、考試說明回到課本上來,注重基礎知識的複習,否則,丟了基礎,考試也達不到目的。聯考試卷中易、中、難試題占分比例為3∶5∶2或3:6:1,易、中試題占80%或90%,所以要想取得好成績應狠抓基礎。我的口號是:基礎、基礎、再基礎;加分、加分、再加分。這裡我提三個建議:

(1)進一步吃透《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的精神,明確複習範圍和要求。《考試大綱》是聯考命題的依據,它嚴格規定了命題的範圍和能力要求,同學們聯考前應進一步學習《考試大綱》,以明確複習的內容、方向、能力要求和難易程度,根據《考試大綱》中的要求和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側重地安排複習。

(2)充分利用課本用好課本,抓好“雙基”的落實。有些同學在聯考前的複習中拋開課本,在大量的複習資料和模擬試卷中鑽來鑽去,試圖通過多做、反覆做題來完成覆蓋聯考試題的工作,結果是事倍功半。同學們必須高度重視利用課本用好課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課本上,按照課本的要求抓好“雙基”的落實,不要刻意追求社會上流傳的偏題、怪題和難題或技巧性過強的試題,不要在題海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