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犯錯,但必須成長

——高三第一次期中考試後與學生談話記錄之一

zhangyq這次考試沒有預期中發揮的理想,我第一個找她了解情況。

問她自己感覺如何時,她笑著,說,特別不好。我從她的強顏歡笑中看得出她的要強與在乎。聊天的時候,說著說著她眼淚流了下來,可她依然笑著。看著她帶淚的笑,我心疼,也理解孩子心裡的苦楚與無奈。

對這樣一個懂事兒上進的孩子,不用太多的安慰。我知道,她不會沉溺於傷感無法自拔,也不會固執己見不思改進,兩年多來我們都很熟悉了,我了解是一個始終在追求超越自己的要強的女孩。可是這一次她沒有發揮好,當我問及她,你感覺原因在那裡的時候,她說了很多關於狀態有些緊和粗心大意之類原因。

聽到這些,我並不意外,我告訴他,還有些問題或許應該再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狀態和粗心都不是新問題,為什麼始終困擾著你,這真正的原因是什麼。一個人,可以犯錯誤,但是必須在錯誤中成長,絕不能在哪裡摔倒就在哪裡趴著,或者總是在那裡摔倒!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為這“粗心大意”“忙亂無條理”而著急,我們和這個習慣苦苦鬥爭了兩年多了。兩年裡面,考過差成績,不堪回首,也考過好成績,能進前幾名。可是起起伏伏之間,我們始終都沒有能在這場較量中占據上風,輸,輸得莫名其妙,贏,贏得沒有把握心裡發虛,我們最熟悉自己卻又最不能把握自己,原因就是這所謂的“狀態”和“粗心”讓努力的過程有了太多的“安全隱患”和“不確定因素”。

說這些的時候,孩子的眼淚又掉了下來,我知道,我說中了孩子心裡的感受。

她說,有時候在意一點還好,時間一長就不由自主。

我說,我們要更多地讓自己“自主”起來。

我們所渴望的成長應該是在理智之下不斷選擇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靠時間來堆積閱歷。在不斷面對未知、面對挑戰的時候,我們如何避免錯誤,我們如何面對錯誤並改正提高,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用什麼樣的理智來選擇。對於高中的學生來講,錯誤也許無法避免,但是面對困難的方式卻可以選擇。

在你忙碌地追求速度和數量的時候,忽視了效度,忽視了準度,做著這一道題,心裡還惦記著下一道題,始終在追敢下一道題,又始終在變相地“忽視”著這一道題。做題當然無止境,所以也“刻苦”也“努力”,卻總是錯過,總是不能百分之百發揮,總是在自己創造著一個個地雷,時不時自己炸自己。

所以,對於這些始終在追趕“下一道”同學,慢下來或許不是壞事,別讓自己“對未來得期待”影響了自己的“現在的質量”。百分之百重視“這一道”,集畢生之精力把“這一道”做到最準確,最漂亮,最工整。

“好狀態”就是不去過多顧及“狀態”,就是總有實實在在的活兒,總有實實在在的行動,總有實實在在的結果。

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把隱藏著“粗心”背後的問題揪出來,或者是熟悉程度不夠,或者是細緻程度不夠,或者其他,一旦找到了這個讓人狠得牙根兒痒痒的兇手,就要發誓立即將它打倒,打死,這在這樣狠狠地自我較量中完成在錯誤中的成長。

不怕發現問題,怕的是明明有問題卻發現不了,怕的是明明發現了還是一次又一次吃虧,所以現在暴露的所有問題都是有意義的,不能輕易放過這些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機會,所有的失敗和困難都有可能成為你遇到的最好的機會,好好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