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前的八種心理問題及解決辦法

心理問題一:學習計畫完不成

小林是一名高三學生,他雖然制訂了一些較合理的學習計畫,但在落實時總會有其他問題出現,學習計畫總是完不成。

解決辦法:很多時候計畫是需要不斷調整的。計畫只是明確一個大致的方向,不用規定得太死,應該有一個伸縮空間,可以根據每天的情況調整。今天的語文作業多一點,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時間;地理複習的內容比較少,就可以縮短一些時間;有一道數學題急需解決,就可以多花點時間。

心理問題二:學習時有情性

“我很想努力學習,但一拿起書本就煩,學不進去。不看書更煩,覺得虛度了光陰,對不起父母,也對不起自己。”小溪說,“以前念國中時有父母、老師督促,而且有考高中的壓力,學得還可以。但進入高中後,老師比以前管得少了,學習也放鬆了。現在上高三準備好好學習,但在頭腦中經常有另一個‘小溪’和我作對,干擾我的學習,讓我產生惰性,感到很痛苦。”

解決辦法:很多考生是為了老師、家長甚至考試而學習。這類同學一旦父母不管或少管了,老帥管得鬆了,學習的動力就沒有了。學習沒有動力,會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緊迫感,形成惰性。建議小溪每天擬定一個短期目標,並努力去完成它。

心理問題三:經常失眠

晶晶是某重點中學學生,自從上了高三就開始患一種奇怪的“病”——做作業的時候想睡覺,可一躺到床上卻老是睡不著,腦子裡滿是沒有做完的作業。即使作業做完了,腦袋裡還是要胡思亂想,經常要兩三點才好不容易入睡。睡覺也睡得不踏實,老是做夢,夜裡經常醒來。一段時間後,品品不像別的同學一樣有精力早讀了,成天迷迷糊糊的,上煤的時候也無精打采。品品懷疑自己得了神經衰弱症。

解決辦法:晶晶的失眠是由於她過分關注自己的睡眠情況,拚命想擺脫失眠帶來的不適,從而產生了繼發性的焦慮。對於出現的失眠症狀,我們只有接受,不能迴避,要順其自然。睡不著時不強迫自己睡覺,起來看書,想睡覺時再上床睡。放低對自己的要求,不強求事事都做得完美,允許把事情放到第二天再做。睡前不從事繁重的腦力勞動,可看看書報,聽聽音樂,保持心情的寧靜。同時,要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即使睡不著也要堅持早起,不要以睡不著為藉口逃避自己該做的事,要像正常人那樣生活。

心理問題四:學習時心生雜念

高三的學習更緊張了,小宇卻有了許多雜念。做作業時,頭腦中會重複出現一些數字和符號,比如“34”“7”……這些數字和符號就像幽靈一樣,侵占他的大腦,干擾他做作業,使他學習的效率大打折扣。上課時,這些可惡的“幽靈”又出現了,小寧完全不能聚精會神地聽講。他想方設法要排除雜念,可是一點效果也沒有,反而雜念更多,讓小宇窮於應付,成績點線下降。

解決辦法:雜念的出現是給小宇的一個暗示——有太多壓力,學習太累了……要消除雜念帶給小宇的影響,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順其自然,不去管它們,讓它們自生自滅。如果我們被雜念所困不能繼續學習時,不妨小憩一會兒,放下手中的作業,去做一做我們以前常做的一些事情。

心理問題五:成績下降

小李的學習成績一直是中等水平,上高三後學習突然變得很緊張。通過最近幾次考試,他發現學習上的問題很多,本來語文和外語還算可以,現在也掉下來了。小李老感覺學了東西之後記不住,不知道該怎么辦。

解決辦法:考試難度有高有低,人的狀態有起有伏。當成績出現下降時,考生千萬不能慌張,而要充分相信自己。同時,要針對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個可行的複習計畫,這個計畫既包括每天的作息時間,也包括跟隨老師複習的進度安排。當堅持不懈地努力到最後時,考生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