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態高低槓,高三那年

高三是我成長蛻變的分水嶺,我一度畏懼過退縮過迷惘過,但是自從思索到了這調整心態的高低槓,我走得平靜而自信,我用它在我今後的拼搏中繼續穩定重心,堅強地面對人生

高三的我十八歲,已經到了思考的年紀。其實高三是我很“閒”的一年:身體上我忙得不可開交,題山題海壓迫著我,但是心靈上卻有了許多的空隙。放學的路上、入睡的前幾分鐘、吃飯時走神的一小會等思維上的邊角時間,原來我用它們來回想今天的開心事情、上網的計畫、去哪兒玩等等,但從這一年開始,我的娛樂活動幾乎減到零,這點時間沒有這個需要了,這樣思想上的空隙騰了出來,於是我從這一年開始在這點時間裡詳細地思考和規劃我的人生。想得多了,仿佛就頓悟了,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自我感覺心理上成熟了,心態放輕鬆了,靠的主要是這兩點:把眼界放高,把心境放低。雖然高高低低的仍然有一些起伏,但是重心還是穩穩噹噹的,我最終搏擊到了聯考結束的鈴聲響起的那一刻。

把眼界放高,就是不只看到聯考這座大山,而是放眼山外的廣闊天地。這一招強迫我自己領悟許多“遊戲規則”,增強了克服瓶頸的毅力。比如數學。我高中以來數學一直學得比較艱苦,我對它漸漸失去了興趣。可是,不學好數學是不行的,這個社會哪裡都要用到數學,而且數學還能提高智力,如果放棄數學,必然是“違軌操作”,後果不堪構想。還有從小以來粗心的錯誤就纏繞著我,而我總是以粗心為藉口自我安慰“要是不粗心就可以得多少多少分”“只是粗心而已又不是不會做,下次不粗心就好了”。就是這樣,我的惰性讓這粗心的毛病永遠改不了。到了高三這個問題成為了我在數學上突破的一大瓶頸。我仍然沒有決心來戰勝這個弱點,給我毅力的是我放眼長遠領悟出來的:如果要成為優秀的人,細心是必備的品質。加之我爸爸從小就用類似的話苦口婆心地勸導我,如“火箭發射要算準啦,橋樑建設弄錯小數點就會出大事故”之類的,到高三下學期我真正領悟了:細心不只是學數學用得上,不只聯考考好需要,在今後的人生奮鬥中不能不細心,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我開始向老師請教,把粗心的錯誤分門別類整理好;請父母監督,任何題目的草稿都打工整;自己也不斷地提醒自己要一次做對,圈點勾畫關鍵字,檢查時要細緻有效。這樣做真的讓我的數學有了小小的飛躍,每次考試每次作業的遺憾都減少了。在多次經歷中,我把眼界放到了數學和細心對於我將來人生的意義中,使我咬牙克服了一時的消沉。

放高眼界也很有助於克服緊張情緒。記得聯考體檢的時候要抽血,前面幾個女生痛得都哭了,本來一直很膽大的我一下子變得害怕起來。這時候我突然想到:抽個血都緊張,聯考的時候怎么辦?於是馬上就不緊張了。就連護士最後給我拔針頭的時候失誤了一下,弄得我很痛也咬牙沒叫出聲。面對聯考誰能不緊張呢,老師家長都巴望著你考上好學校,社會無形中也會“不考上好大學人生就沒有希望”這樣的壓力。但是我在零碎的思考之中,想像聯考以後的局面。進入大學以後我面對的將是更激烈更接近社會的競爭,這樣的競爭遠遠不如高中的學習競爭這樣單純而純潔;離開校園之後走向社會,必然會遇到更有壓力、更殘酷的時刻,甚至有命懸一線、千鈞一髮的時刻,那需要我更堅強的意志和心理素質。現在的我還有父母老師無私的關懷和支持,純潔的友情做為精神上的依靠,可是將來也許我不得不獨當一面,以一己之力苦苦支撐。聯考還是一個可以倒計時的比賽,而今後陷入了低迷、挫折,很可能只能正著數,看不到時間的盡頭。

我對自己說,如果我要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那么聯考只是我萬里長征的起點,今後的機遇和挑戰,比它大得多、強得多、難得多。聯考算什麼難的,聯考有什麼不公平,聯考有什麼好緊張?它是擺在眼前的機遇,並不需要你周鏇著而得到它;它是目前來說最公平的選拔,因為它完全是用分數說話,它不過是一次小小的考驗,並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我對自己說,人生不是由聯考決定的,如果我真的想活出自己的價值,那么聯考真是微不足道。我把眼界放高放遠,勾勒了聯考以後我可能會面對的人生前景,堅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感覺老師家長社會給的壓力小了很多,我在心理暗示自己:真正的荊棘之旅開始於聯考之後,聯考算什麼,上了大學才真叫一個緊張呢。就這樣,我就微笑著走上了考場。我很高興,我即將把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中了。以後我也會這樣,無論是抽血這樣的小事,還是聯考這樣的大事,都要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看看,看到前路更加的艱險,就會看到自己當前的緊張是多么的無謂、多么的幼稚。這樣給我堅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