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公益創業成功的三大後盾

核心提示:歷經兩個多月的層層選拔,12月27日,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畫在北京舉行了決賽。入圍決賽的14支團隊齊聚北京進行愛心大比拼,經過團隊項目闡述和展示、評審專家質詢和考核,以及網友提問等環節,cycan、愛益族、由你聯盟等10支創業團隊最終獲勝,每支團隊獲得了聯想提供的10萬元創業資金,並有機會進入中國扶貧基金會、自然之友等知名公益組織進行實習。此外,他們將得到聯想公益專家團的跟蹤指導、聯想志願者的長期志願服務,以及npi公益組織發展中心的專業孵化支持。另據介紹,最有可持續發展潛質的創業團隊,更將有機會在2010年入選“聯想之星”創業ceo特訓班,學習聯想成員企業成熟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獲得聯想控股旗下投資企業的關注。由此正確踏上創業之旅,把愛心傳播到更廣的範圍內。

大學生創業幾乎每到年底,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問題就會再次成為焦點話題。大家基本上已經對學生創業的困難有個大致的分析,資金不足、時間不允許、老師父母不同意、缺乏項目帶頭人、畢業後各奔東西等原因被大家認為對學生創業干擾最大。而因為幾乎每個還呆在象牙塔里的學生都缺乏的經驗,並沒有被大家當成事業成敗的關鍵。

但是調查之後熊一亮發現,原來事情遠非這么簡單。不少項目啟動資金並不算少,時間想擠也能擠得出來,大部分老師父母還是開明的,支持孩子去創業,項目也總會有帶頭人才能提出,而畢業之後往往是因為創業不成功才各奔東西。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經驗,這個本以為不是問題的問題,原來困擾著太多的創業學子。熱情過高,經驗不足,結果是一開始就把全部家當砸了進去,回天無力,這是學生創業的典型失敗模式。但是大學生創業的熱情不會因為失敗而選擇沉默,特別是面對就業壓力空前嚴峻的今天,一種新的創業模式——公益創業成為大學生創業又一新的選擇,聯想集團以“飈愛心,創未來”面向全國大學生,以及初入職場的青年人,公開徵集選拔優秀的公益創業團隊,並為他們提供專業培訓、公益實習、創業資金等關鍵支持。本計畫旨在引導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公益事業,並為青年群體就業提供新的思路。

其實對於創業,熊一亮一直堅持認為,在剛改革開放的70、80年代,那時的創業只要膽子大就可以創業,而且成功率很高,主要是因為那時中國剛剛經歷從計畫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市場需求潛力都比較巨大,但是進入90年代,特別是市場經濟已經不斷成熟的今天,創業逐漸步入知識型的時代,這就對創業者的要求更加全面,特別是對於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如果僅僅有了一個單純的創業想法就選擇盲目創業,那失敗的機率是可想而知的,其實從聯想推出的飃愛心、創未來的活動中可以看到未來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新模式: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張浩明點評選手

第一、  一個切實可行的創業想法,即創業計畫書方案。在經濟日益開放的今天,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意味著創業的領域有多巨大,創業的想法也就更加無窮,但是在聯想的公益創業計畫評選中,熊一亮看到了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要從幾萬份創業計畫書中評選出符合此次主題活動的公益創業計畫書,這就說明,我們不僅要有創業的想法,更加重要是有一個切合實際的創業想法,即完善的創業計畫書方案。特別是在知識型創業的時代,要找到適合自己定位的創業想法。聯想在此次活動中聘請了多為專家對創業計畫書進行科學判斷,準確定位,從而給創業者提供了強大的智囊團。

許戈輝主持聯想青年公益創業計畫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