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我從不認為自己是最成功的

對話

從製造電視機零件的中小企業起家,到七千億台幣營收的全球化製造業帝國,從電腦配件到手機等硬體,鴻海系幾乎縱貫全球it製造的全產業鏈,雖然此次金融危機之下,鴻海系的股價有所下震,但並不影響郭台銘先生作為華人企業界翹楚的地位,其一舉一動,都備受各界關注。

但在郭台銘自己看來,他並不認為自己是成功的。“一個人如果認為自己很成功,已經到了peak的時候,那么明天起床,人是往下走不是往上走;明天你出發的第一步,是在走下坡”,堅持、自律和勤力,是業界對這位已經59歲的創業家的一致評價。

9月6日晚還在台灣參加台灣行政院舉行的賑災重建活動,9月7日上午一早就飛抵北京,參加了“忘年交”李開復的創意工場發布會,如此頻繁穿梭大陸與台灣,郭台銘戲稱自己是“chinwan”。

之後,郭台銘先生接受了包括本報在內的三家媒體的採訪。

這是他第一次接受大陸媒體的專訪。

郭台銘坦言,創業35餘載,除去尋找“第二春”的那一年左右的時間之外,有34年之久,每天都保持平均工作15個小時之久,沒有間斷。

為什麼還要這么勤力

“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馬步蹲的紮實,你知道少林寺和尚功夫千變萬化,是過去挑了多少年的水上山嗎?”這是“郭語錄”中一句經典的話。

“除了喜歡,更重要的是責任”,9月7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郭台銘稱。他引用中國古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形容鴻海系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花時間和金錢,買到的是經驗,no experiences, no judgment ”。

而我們可以猜對的是,在詭譎不明的經營環境之下,逆境的富士康,必將計畫在電子商務方面大有作為。郭台銘告訴記者,富士康對網路經濟的關注和研究,已有年許,在軟體和網路領域,也會有新的產品舉措。

記者:李開復先生的創意工場,將重點投資“電子商務、移動互聯和雲計算”,作為投資人之一,您對這三個領域的看法是怎樣的?富士康在電子商務方面,又有怎樣的計畫?

郭台銘:現在的電子商務c2c像阿里巴巴的模式、包括b2c等,今天真正的網路經濟在中國還沒有開始。因為現在網路經濟最發達是什麼?年輕人在殺時間,在kill time。但如果年輕人都把時間花在kill time。這個在初期可以,叫初期創業階段。將來中國經濟要騰飛,必須要裝上網際網路這塊翅膀。商業的運行、公司的互聯,e-commerce將來成長會非常快。

我們關注電子商務也很久了。我們整個富士康集團今年在不景氣的情況下,營業額還是持續的成長,會超過600億-650億美金之間。當然我們都是硬體。可是我們在軟體以及網路這塊,開展很久了。我們在網路方面有很多專家,關注很久。

要經過一個測試,遊戲規則要建立。比如我們一定要開發票;小公司可以賣山寨機,我們不能賣山寨機;他們可以不經過測試,我們不可以不經過測試。

現在我們認為時機成熟了。過去網路在中國是機會主義者的天堂,將來應該是實力主義者的機會。e-commerce也好,雲端也好,移動網際網路也好。這三個每個都是富士康全世界的強項。我們只是沒有品牌而已。

雖然現在很多網路公司、網際網路公司都很成功,目前算來叫做都很成功。但在下一波真正走向劇烈的競爭,誰能勝出,其實還在未定。

記者:您剛才說到沒有品牌,現在回頭看,您後悔沒有做自己的品牌么?

郭台銘:我覺得一點都不遺憾。各位,豐田汽車公司這么成功這么好,去年也都賠錢。品牌背後要有三個支撐,一個是技術,一個是服務,還有一個是信譽的支撐。

今天中國很多太陽能公司都從我這裡挖人。為什麼?太陽能產品送到歐洲去,一年兩年就壞掉了,質量不過關啊,大量退貨回來,他們有個共同的結論:說到富士康挖人,富士康的產品做得好。所以我最近也是不少人轉到太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