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一路走來

我第一次見雷總是我離開360以後大概一個多月,由別人引見。為什麼我覺得他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是因為他們做小米的時候,每次見他都在用不同的手機,每次都跟我講這個手機那個套用,他也跟我深度地解讀過一些蘋果的原則。今天小米的成功或者說這種知名度,不是偶然的,是水到渠成的。這都源於他對產品的深刻的理解,然後抓住了一個“勢”,找到一個市場,最後做出來,而不是撞出來的。

有人覺得小米手機的名氣其實就是雷軍本人的名氣,我覺得那是不可能的,這種看法非常膚淺。個人的影響和產品本身的影響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周鴻禕剛創辦奇虎的時候也很有名氣,但最終奇虎的搜尋最後反而沒有成功。

創業是一個巨複雜的事情,隱含了非常多規律的事情,每個創業團隊可能都會有自己特殊的一方面,每一次創業就像盲人摸象一樣。有人騎著腳踏車去創業,有人賣了車才能創業成功,而有人開著豪華車也能創業成功,我們每次都在摸象腿。雷軍的創業方法論為什麼是已經到達一個高度,因為他看準了創業的一些規律,這個規律就是最大的市場、最肥的市場,不在大市場,你沒有市場的勢;另外大市場裡面競爭格局要有機會,是藍海。

雷軍教我的很多方法論是真正做企業所需要的,而我在360階段更像一個純粹的產品經理。

金山網路是我的再創業

如今,可牛合併到金山安全已經過了一年了。作為合併後公司的ceo,我覺得我不是被收編而是再創業。

有句話叫做“一山還比一山高”,隨著一些事情的進程,你會發現你遇到的變化也在不斷變化。

我在360的時候,從只有4個人的團隊開始,把毫無名氣的360安全衛士在兩年的時間里做到一億多的用戶,那時候內心就覺得自己做的已經很極致了,不會再想到這款產品能做到今天這么大。幾乎所有人,包括周鴻禕、馬化騰都沒有想到360會做到今天這個模樣。

而後我出來創業做可牛。找方向、談融資、招人,每個過程都挺困難。後來可牛和金山安全合併,我又看到和前面兩次完全不同的世界。

這裡面有兩點。第一,整個網際網路安全局勢產生非常巨大的變化,競爭對手在超高速發展,甚至上市,外部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在這種競爭下,傳統安全廠商的個人市場消退很快。

第二,金山網路一成立就是400多人,我還沒有過這么多人的管理經驗。而且這400多人不是一個從小帶到大的隊伍,它是兩種企業文化的相遇。

所以可牛與金山安全合併的難度,客觀來講超出了我的預期。但是我屬於那種無知者無畏、初生之犢不畏虎的人,秉著這種態度我迎難而上。新的金山網路實際上是一家創業公司,我們還是在創業的道路上在前進,需要的是創業者,幸好我沒把金山網路ceo這個角色當成一個職業經理人。

所以2011年讓我總結的話,我覺得我的心路歷程用“一山還比一山高”或者“一山更比一山難”來形容最好。所幸的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情況如果用分數來表示的話,我覺得我可以及格。

創業做事勢在人先

我是唯物主義者,但是我相信“勢”。所謂時勢造英雄,勢在人先。這個“勢”就是時機和環境,是先決條件。沒有“勢”,個人有多大能力都是扯淡。

所以,在創業的過程中,把握行業變革趨勢很重要。實際上所有事情的成功都是行業變革帶來的。賈伯斯再牛,他回到蘋果公司以後做的第一款pc還不錯,但第二款也是只達到了預期的一半,未能挽回股價下跌的趨勢。後來賈伯斯憑藉ipod翻身,憑藉的則是音樂市場的行業變革,以後的iphone和ipad都是一樣。到今天,雖然他的東西都設計很完美、很漂亮,但他的pc不是最主流的。

有些勢可以累積起來。比如做產品,最難的是從0到1,一旦你衝破了一個階段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勢累積起來後,就會勢不可擋。就是說不管什麼東西,你不用改,每天就生產,這一年都會再到一個高峰,因為它已經形成一個雪球效應,現在沒有人推它,它也在往前滾,還在不斷的大。你只要在合適的時候續力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