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商界大佬都有一個不願提及的兄弟

而後,頗受廣大反叛青年歡迎的大衛·芬奇看上了這個故事,將其改編成為電影,取名《社交網路》。書與電影均為了更受歡迎,捏造了很多虛構情節。但是,在整個facebook的發展史上,文藝作品倒是沒有偏離真實:扎克伯格的哈佛校友、facebook的首任cfo愛德華多·薩維林確實為facebook的上線提供了第一筆資金支持,愛德華多也確實從未認為自己能夠像扎克伯格那樣為了facebook放棄學業。真實的情況是,在扎克伯格如電影中所演一樣,在哈佛宿舍里埋頭寫代碼只想讓facebook儘快上線的時候,愛德華多已經投身金融行業,在雷曼兄弟公司賺到高額薪水。愛德華多也一直想用引入廣告的方式來為facebook賺錢,這與扎克伯格對於facebook的信念背道而馳。2007年,扎克伯格親手將愛德華多的名字從公司檔案里,“創始人”的一欄中抹去。

“愛德華多想在網站中引入廣告,扎克伯格反對,他說那樣的facebook就不酷了。”“當你不再適合公司的發展,就必須離開,這就是矽谷的殘酷之處。”這就是facebook的早期員工對愛德華多的印象。現實中的愛德華多,顯然不像電影中冒著大雨往返紐約與加利福尼亞兩地、卻在嚴重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好朋友一腳踢掉的角色:現實中的他更像一個商人,一個以追逐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金融老手,一個對facebook三心二意的投資人。

跟保羅與蓋茨、沃茲尼克與賈伯斯不同的是,愛德華多與扎克伯格這兩位合作夥伴最終將對方請上了法庭。而不同於暢銷書和電影中的描述,滾石雜誌給出的說法是,先起訴的一方並非愛德華多,而是扎克伯格。扎克伯格起訴愛德華多凍結了當初他所設立的銀行賬戶,讓facebook無法再向前發展。而愛德華多則反訴扎克伯格,認為自己之所以凍結賬戶,是因為扎克伯格從未返還兩萬美元的原始資金。在這場明明白白的兄弟反目之後,扎克伯格才進行了電影中驅逐愛德華多的那個步驟。

儘管愛德華多順利從哈佛畢業,並通過漫長的官司贏回了5%的facebook股權,也將自己的名字重新打在了facebook網站的發行人一欄上,但是,他與扎克伯格不可能再是當年的好哥們了。

《社交網路》上映前扎克伯格就宣稱,自己絕不會去看這部電影。然後,在電影上映沒多久,他就買票衝進了電影院。他並沒有評價影片中的前女友,因為在facebook創立初期他就是個有女友的人了,這位華裔女友至今仍跟他住在公司附近的出租房裡帶著扎克伯格的120億身家。

由此看來,也許扎克伯格並不是個混蛋,他只是和賈伯斯、蓋茨一樣,太過執著地愛著他們親手締造的虛擬王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