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我不是中國網際網路“壞孩子”

幾年以後,這個低價與規模譜寫的商業故事,被業界戲謔為劉強東最成功之處。利用“低成本、高效率”,京東轉變成一家優質的物流以及服務公司,用極低的價錢,快速地將商品直接從供應商送到終端用戶。對此,劉強東頗為得意,他認為,這就是京東對廠商和消費者創造價值的體現。

客觀來說,在京東早年起家的故事中,劉強東放棄了利潤,這說明了他的遠見。就這樣過了兩年,2006年,京東的資金鍊非常緊張。歲末,劉強東碰到了今日資本的徐新,她被打動了。

沒花一分錢廣告費,月增長高達10%;京東當時非常小,做賬請的臨時工,企業的erp系統是劉強東自己設計的,財務也並不規範。但徐新抽查京東的存貨和現金,發現每一筆都對得上。

徐新給了劉強東1000萬美金。這些錢,給京東插上了翅膀。後來的故事就眾所周知了,劉強東率領京東顛覆了中國的零售業渠道,從一個後來者變為中國b2c領域的巨鱷。

狂飆突進

如文章開頭所述,劉強東進入電子商務領域極其偶然。中國網際網路一直走的是一條模仿的路。百度正如美國的谷歌,噹噹正如美國的亞馬遜,三大門戶正如美國的雅虎……

但故事到了b2c(business-to-consumer)領域,亞馬遜網上書店由傑夫貝索斯在1995年7月創立。1999年8月,王峻濤的8848公司成立。那一年,美國《時代》周刊將1999年封面人物授予了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

中國電子商務鼻祖王峻濤創立8848的時候,劉強東還在中關村溜達。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比較迷茫的一個階段,“沒有錢、沒有人、沒有渠道、沒有客戶,也沒有技術,更重要的是——沒有人相信你。”

網際網路風光旖旎一段時間後,nasdaq指數已經開始下滑。亞馬遜自1999年12月10日創下106.5美元的股價新高后,一路下跌。而被譽為中國亞馬遜的8848,王峻濤失去了話語權,離開。而8848則是在這一輪網際網路泡沫中隕落的明星。

8848凍傻了,失卻靈魂的那個階段,劉強東卻在中關村拾獲信心。

那時候的劉強東堅持做好的是兩件事情:一是明碼標價,薄利多銷;二是做好服務。就這樣,一個櫃檯,變成了兩個,兩個變成了4個……最後有了13個櫃檯,那個時候,他對自己的期望是,在2010年擁有300到400家的連鎖店。

後來,中國電子商務b2c的代表成了卓越和噹噹。2004年,大洋彼岸的亞馬遜開始盈利,也是在那一年,亞馬遜給李國慶夫婦開出了1.5億美金的價碼,想收購噹噹70%的股份,結果被其婉拒。因此,亞馬遜買下了陳年創立的卓越網。

陳年告訴記者,中國b2c在2004年之前走的都是非常艱難困苦的路。陳年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當然也適用於發展初期的劉強東。但後來,故事到了劉強東的京東這裡,全然不是那么回事。

2004年京東剛剛上線時銷售收入約為1000萬元人民幣,而2007年完成第一輪融資後,隨即增長到3.6億元,到了2010年,收入已膨脹28倍,達到102億元,同時也成為中國第一家年收入超100億元的電子商務企業。2011年,劉強東給自己定的目標是280億到300億。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08-2010年中國網購市場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30%、93.7%和89.4%,而京東的年複合增長超200%。這樣的增長速度讓人瞠目結舌,曾經因為野蠻擴張而著名的傳統3c零售商國美,用了15年時間才讓年收入突破100億元。

而與這些數字相伴隨的,是一波接一波的封殺。

翻閱京東歷史,不難發現,自2004年京東商城成立以來,封殺就一直伴隨其發展。先是明基對京東封殺,公開表示不承諾京東特價品的售後服務,其後京東遭遇技嘉科技的封殺,遭遇液晶廠商瀚視奇的封殺,當然還有蘇寧、國美,以及噹噹和出版社的封殺……

封殺背後其實是京東的低價戰略打亂了整個傳統規則下呵護著的價格體系。沖入瓷器店的大象,也許就是劉強東的市場之道。

但讓公眾率先關注到京東的,卻是一種資本的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