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士李彥宏:尋“他”千百度

鬥士李彥宏:尋“他”千百度

2010年穀歌出走中國內地市場,李彥宏的百度不戰而勝,在國內搜尋市場一股獨大,形成壟斷格局。然而另一方面,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李彥宏的日子並不太平,先後遭遇了文學著作權之爭、以及央視對其“由競價排名升級而來的鳳巢系統”的攻擊。與此同時,新興的搜尋引擎如搜狐搜狗、騰訊搜搜、360、阿里巴巴一淘向其發起了強勢的挑戰,移動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則進一步拓展了搜尋行業發展的空間。

2024年1月1日,百度成立12周年。適逢元旦,位於北京上地百度總部——“搜尋框”大廈一片寂靜,但一樓大廳里那個巨大的液晶屏仍然在工作著,液晶屏上顯示著一張中國地圖,上面標註了各省市的區域,不時有一些紅點此起彼伏地閃爍——每一次閃爍,就代表這個區域有新的網民訪問了百度網站。

過去12年,百度專注於搜尋,已成為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標桿,如今面對不斷有創新出現的移動網際網路,百度需要更新自己的定位。

競價排名

“競價排名模式沒有問題,但在運營上有疏漏,還需不斷完善。”

創業12年,百度集團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所面臨的最大質疑就是百度在中國首創的“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這為百度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又使之帶上了無法救贖的“原罪”。

創業之初,百度的商業模式很明確,做出最好的搜尋引擎,賣給入口網站——別人在網際網路中淘金,百度就給他們提供“鐵鍬”,“做別人成功背後的力量”。2000年5月,百度首次為入口網站——矽谷動力提供搜尋技術服務,之後迅速占領中國搜尋引擎市場,成為最主要的搜尋技術提供商。包括新浪、搜狐在內的許多知名的入口網站都購買了百度的搜尋技術。技術領先,讓百度很快形成了技術壟斷,但是依然沒有解決如何盈利的問題,投資回報一直是負數。

經過多次碰撞,李彥宏做了兩個決定:一是推出自己的網站,二是嘗試新的商業模式——競價排名。競價排名,即搜尋引擎公司按照企業或者其產品名稱在搜尋結果上出現的先後排序向企業收費,為此百度需要實現從後台技術提供者轉為面向公眾獨立提供搜尋服務商的角色轉變。2001年10月22日百度正式發布baidu搜尋引擎。

李彥宏曾在一次採訪中透露過實施競價排名的初衷。李彥宏當時發現,很多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辛辛苦苦建起的網站卻不能帶來經濟效益,如果能幫助這些公司把他們的網站盤活,為企業謀利,企業肯定願意為之付費。商機就在“關鍵字”和“位置”。2001年年底之前,就有超過800個網站加入百度的競價排名聯盟。競價排名讓百度賺了個盆滿缽滿。2005年8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之後,股價一飛沖天,從開盤時的27美元一路上揚至155美元,上市當日報收122。45美元,市值接近40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it股票。

但同時,對於競價排名的公正性、合理性的爭議,從一開始就如影隨形,讓百度備受詬病。

2008年11月17日,是李彥宏40歲的生日。然而就在兩天前,央視對百度進行了連續兩期報導,質疑百度競價排名商業模式的合理性與百度自然搜尋排名的公正性,這些質疑進而被上升為商業道德問題,百度遭遇了公司創建以來最為嚴峻的危機。隨後一個月內,百度股價最低跌到102美元,市值較2008年初縮水逾七成。面對質疑,李彥宏表示“競價排名模式沒有問題,但在運營上有疏漏,還需不斷完善”。

之後,百度迅速推出了一個全新開發的廣告系統“鳳巢”來替代原來的競價排名,並用基於“北斗計畫”的網盟推廣來替代原來的主題推廣,而百度針對中小企業的所有搜尋行銷業務也將統一為百度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