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職業規劃之路

他,20年前大學畢業,應聘過30份工作,全部被拒絕;他,想當警察,和同學一起去,只有他沒有被錄取;他,杭州第一個五星級賓館開業的時候去應聘服務員,也沒有被錄取;他,和別人一起應聘杭州肯德基,沒有被錄取的那個還是他。他是馬雲。

這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條微博,雖然其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憑著馬雲瘦小的身板去應聘警察,自嘲的長相去應聘五星級賓館服務員,再加上在那個年代et在中國還沒有流行,肯德基還得照顧小朋友的情緒,被肯德基拒絕也情有可原。

但這一切都不影響他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教父級人物,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企業家,成為一名真正的未來全球領袖。

馬雲痴迷金庸的武俠小說,自稱“風清揚”,辦公室是在“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為了弄清楚馬雲的職業規劃,我特意追根溯源地去金庸小說里尋找答案,終於在風清揚的師傅獨孤求敗那裡找到了答案。在獨孤求敗的劍冢里的四把劍描述了他的武功發展路徑,這四把劍恰好也說明了馬雲的職業發展之路,我們稱之為:利劍期、軟劍期、重劍期、木劍期。

利劍期: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想想二十歲前的我們,正處於16年漫漫求學長跑的最後幾年。在那個穿梭於各種社團活動,在學校里談夢想的年代,馳騁在偌大的校園中,陶醉在師弟師妹們的崇拜中。二十歲前的年輕人,年少、衝動,以為手中有了利器就可以縱橫天下,卻不知道此時的我們,僅僅只能與“河朔群雄”一爭短長而已。

馬雲的20歲也不例外,不過意外地混到了學生會主席,後來竟然更加意外地混成了學聯主席。風華正茂、指點江山、激昂文字,心中一片宏圖偉業,如果你是馬雲,面臨畢業,你會何去何從呢?考研、就業或者考公務員?

當時的馬雲被分到杭州電子工學院當一名英語老師。按照現在的說法,馬雲也算搶到了鐵飯碗,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學老師還沒有今天這么好的待遇,更沒有今天這么好的福利,成為一名公務員也還不需要像今天這樣擠破腦袋。那時也算利劍在手的馬雲會甘心接受上帝的這個安排嗎?

馬雲在《贏在中國》的一次點評中講述過他的這段往事,那時的他也和今天的我們一樣迷茫著當老師還是創業?而馬雲是幸運的,正如他部落格簽名對自己的評價一樣:“滿大街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不過運氣不錯,智商一般,但是個福將。”馬雲在迷茫的時候遇到的良師益友是校長。校長沒有多說,只是要馬雲承諾:到那個學校去教書,五年之內不許出來創業。馬雲並不懂校長的真實意圖,但還是照著做了。學校教書的生活很清貧,一個月的工資只有八九十塊錢,但是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外面的誘惑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斷刺激著馬雲,馬雲卻堅守著自己的諾言老老實實呆在學校里。

表面看來這幾年教書生活讓馬雲失去了很多眼前的利益,但事實是他收穫了終身受用的東西:戒驕戒躁。在今天這樣一個浮躁的社會,這樣的品質更加顯得難能可貴,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只有那些真正蟄伏、品味過其中甘甜的人才能參透其中。這種沉穩、踏實的心態,也是當今大學生最缺乏的。我們常常見到一些剛畢業的學生,工作一年就想當經理、三年就想奔總監。眼高手低,總是在抱怨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覺得身邊的人都不如自己優秀。處於利劍期的大學生,鋒芒畢露不是什麼壞事,但是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那把利劍到底是只能在校園爭雄還是足夠在社會廝殺。

利劍期馬雲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先做好自己能做的,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認為當不好士兵的人,永遠也當不了一個偉大的將軍。”馬雲的成功恰恰印證了他說的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