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沒你想像的那么迫切

中國的學生,有些國小開始學中學內容,中學開始學大學內容,有些大學還有少年班,這些人的學習真是夠快的。可是,為什麼在諾貝爾的排行榜上,他們卻遲遲無名?

關鍵就是,很多人跑得快,可是,卻常常該變方向,沒有恆心。很多大學生,一走出校門就不在學習了。而美國提倡的是終身學習。

再看經濟學家。中國學數學比美國學生強,而得諾貝爾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卻比中國多得多,考慮到現代經濟學用到很高深的數學知識,這匪夷所思。

可是,進一步的觀察,發現這也是情理之中。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包含經濟學家,卻有很強的競業精神。一輩子從事一個領域的研究,衣帶漸寬終不悔。最後,月中折桂,並非偶然。

在技術領域,中國人用經營餐館的方式來經營軟體,很多程式設計師累得都想轉行。很多經驗的積累就白費了。殊為可惜。

所以,我想說,人生,只要方向對頭,就不怕走的慢。慢一點,也許成功回來的晚一點,但更能保證成功的品質;慢一點,也許不會那么早到達終點,但亦不會因太累或太急躁而半途而廢。你說呢?

最好的成長,就是過好當下每一刻

威廉·奧斯樂是一位名醫,他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因煩惱和憂慮而生病的人,他們總因為過於煩惱以前和憂慮未來,長期悶悶不樂,毀壞了健康。為了更徹底的醫療好這些人的病,他給他們開了一個簡單卻有效的方子:“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意思是說:我們活在今天,就只要做好今天的事就好了,無須擔憂明天或後天的事;我們活在此刻,就要好好珍惜此刻的時光,每一個剎那都是唯一的,不復返的。

他說:“無限珍惜此刻和今天,還有什麼事情值得我們去擔心呢?每天只要活到就寢的時間就夠了,往往不知抗拒煩惱的人總是英年早逝。”的確如此,每天都處於憂慮中,身體就像一根繩子般,拉來拉去,遲早會拉斷。

……

過一天算一天,更多關注眼下的時光和日子,當我們把日子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所有的事都會變得容易的多。如果我們只活在每一個片刻,就沒有時間後悔,沒有時間擔憂,而只專注在眼前。聰明的人一次只咀嚼生命的一小片段,因為這樣才不會被噎到。

每一個當下都是獨一無二的,它不是過去的延續,也不是一個接著一個線性的未來。時間是由無數個“當下”串聯在一起的,每一瞬間、每一個當下都將是永恆。

所以,當我們吃的時候,要全然地吃,不管在吃什麼:當我們玩樂的時候,要全然地玩樂,不管在玩什麼;當我們愛上對方的時候,要全然地去愛,不計較過去,不算計未來,全然地投入。

就像《飄》的女主角郝思嘉一樣,在煩惱的時刻總是對自己說,“現在我不要想這些,等明天再說,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昨天已過,明天尚未到來,想那么多幹嘛,過好此刻才最真實,否則,此刻即將消失的時光,要上哪裡找去?

我有個小親戚,在讀國小的時候,他的外祖母過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他,小傢伙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茶不思飯不想,也沒有心思學習,整天沉浸在痛苦之中。周圍的人都說他是個懂感情的好孩子,他的父母卻很著急,因為,一天兩天的傷悲是正常,一周兩周的傷悲也可以理解,但大半年都過去了,他還時時哭泣,不肯好好吃飯和學習,嚴重影響了他的成長。

爸爸媽媽不知道如何安慰他。正好一次我來到他們家,看到此情形,決定要和小男孩聊聊天。

“你為什麼這么傷心呢?”我問他。

“因為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他回答。

“那你還知道什麼永遠不會回來了嗎?”我問。

“嗯――不知道。還有什麼永遠不會回來呢?”他答不上來,反問著。

“所有時間裡的事物,過去了就永遠不會回來了。就像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以後我們也無法再回到昨天彌補什麼了;就像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如果在他這么小的童年時不愉快的玩耍,不牢牢打好學習基礎,就再也無法回去重新來一回了;就像今天的太陽即將落下去,如果我們錯過了今天的太陽,就再也找不回原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