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想說的是,沒有必要一開始,在你的理論、你的思維方式以及你的專業知識,都補充不夠的情況下,就急於去實踐。工作、婚姻、戀愛和成功都非常非常相似,它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過程做得好必有好結果。為什麼不用去做好一個過程的方式,求得一定還不錯的結果呢?

第五個,你終將要面對社會,社會需要的並不是拿了就能用的成品,而是需要可成長、可進步、可學習的這種人。我多次參加過招聘,我從來不看他現在所達到的水準,我看的是他具沒具有再生長的空間。我2003年招聘的時候,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沒有看到過電視的優先,為什麼?因為媒體會進入一個跨媒體的時代,你不會電視,我可以教你啊,但你僅僅會電視而不會其它,我如何教你呢?我不要求你來了立即就成為師傅,你可以是我的學生,但你將來有機會成為師傅。那批招進來的,新華社的有,報紙的有,各行各業的都有,其中也有一部分電視的。這些人現在是我們的中堅力量,而且非常好用。

其次,我特別在意心理素養。我得知道這哥兒們抗打擊能力強不強,這姐兒們是不是一有了挫折就給我哭。為什麼柴靜在一篇部落格上說,白岩松有一天告訴我,你不要穿裙子上班。我是在悄悄地提醒她,你是一個新聞人!新聞人出差的地方,山崩、地震、礦難隨時會發生。有一次,柴靜來了以後,我告訴她,請趕緊回家,收拾行李,一個小時之後,西源機場起飛,青海地震。這個時候,對我們來說是沒有性別概念的。所以,心理素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其實工作也不相信。

另外,我衡量一個人的新聞素養,不僅僅是看他抗打擊能力強不強,我還要看他抗表揚的能力也是不是足夠強。有相當多的人不是折在挫折上,而是折在頭一兩次的成功上。頭一兩次的成功,飄飄然了,原本有一個還不錯的上升空間,就被他自己給堵住了。

此外,我當然是格外格外格外地看重一個人。有人問,你用什麼數據來看一個人是不錯的?我憑直覺,我能感覺出,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需要合作的時候,只有人格、人性相當不錯的人,才有可能進入合作的團隊當中,才可以激勵別人,也被別人激勵。所以做人是人一生中永遠也無法改行的行業。

時代不管怎么變遷,終歸衡量人的標準變化不大。1993年我曾問過上海的一位哲學家,為什麼現在的醫學、科技等各方面的進步都如此之快,但人們仍然需要一二百年前的音樂去撫慰心靈?哲學家就回答了一句話:人性的進步是很慢很慢的。

有一個人很逗地問過我,你既然沒有發過郵件、打過電腦,你怎么就知道犀利哥呢?唉,我當時就特別同情這個朋友,我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呢?——非黑即白、非對即錯、非好即壞。會打電腦固然可以,對我來說,我已經習慣了寫字跟思維之間這種同步的速度。我之所以不打電腦,是因為我等不及我的腦子,它更快。

說到思維方式的時候,也要從一種傳統中的禁錮中走出來,必須得改變“這人是好人,那人是壞人”的想法。溫文爾雅的人依然會有不齒於展現在大眾面前的怪癖,你亦如此。要不把每一個青年成長的過程,都告訴他們父母的話,父母會感覺到驚心動魄的。我從來沒有告訴過我媽我偷著喝酒、抽菸、曠課等很多不好的事情,身邊的人也都是如此。為什麼我們都這樣了,還要去衡量別人百分之百的好還是百分之百的壞呢?

最後一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離開大學校園,我們要帶著什麼去走向社會呢?上大學的時候,我與你們一樣,都浪漫地憧憬著大學生活,大學之所以美好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夢想。但是當你真正走進生活的時候,你會發現幸福的事是百分之五,痛苦的是百分之五,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平淡的,日復一日。而聰明人會善於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轉化為幸福,不聰明的人會善於把這百分之九十的平淡往痛苦那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