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征戰記

2006年初,中興提出mto(跨國運營商)戰略,在公司銷售體系內部特別設立了多達500人的mto部,這標誌著海外戰略進入了第四個階段:高端突破期。一方面發展歐美的成熟市場,另一方面在新興市場與跨國運營商合作

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中興在全球高端市場初戰告捷,尤其是在終端產品上實現階段性突破。比如中興手機與美國第一大運營商ver-rizon合作深度定製手機;攻破日本市場,與日本第三大運營商soft-bank合作,並逐步實現了英、法、德等國家的全面突破。

在侯為貴看來,歐洲和美國差不多,運營商要求比較高,需要電信公司擁有當地服務隊伍。但是問題是,歐洲當地人力成本很高。為此,他決定在歐美市場採用循序漸進的策略,決不能像印度市場那樣一下子放幾千人在當地,而是要實現滾動發展。“投入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一旦抓住好機會就要鑽進去,這是我們在歐美的策略。”“對系統設備而言,在歐美市場有‘看三年,做三年,再三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到歐美開拓運營商市場,並不是來了就有單可拿,技術並不是第一位的,運營商起碼要看廠商三年。很多外派歐美市場的系統銷售人員,經常是在一個國家三年都不開張。三年後,如果感覺不錯,也不是立馬就能拿大單,而是拿一些邊緣項目。直到第三個三年,一些全網的大項目才有可能給這個新廠商。而這個時間周期的最終長短,還要看其中是否夾雜著政治因素或者其他難以預料的環節。”一位業內人士說。

事實上,在歐洲市場,中國企業更多扮演著“後來者”的角色,如何克服市場偏見和利潤壓力,適應當地遊戲規則,這是中國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2002年,中興初探英國,了解當地需求和最新電信技術,和英國電信、vodafone等運營商合作,伺機切入高端市場。2010年,中興在奧地利維也納設立辦事處。之後又與和黃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資產共生的金融租賃模式,先後占領奧地利、瑞典和丹麥的大部分電信商用網路市場。

在侯為貴看來,今天的歐洲電信業正經歷產業轉型和換代的機會,比如lte、40g、gpon、智慧型手機等,這些新機會讓供應商起點趨於同步,而這正是中興崛起歐洲的好機會。為此,中興上下已經達成一致,未來的競爭焦點集中在國際大運營商身上,誰能獲得大運營商的青睞,誰就會笑到最後。為了占領歐洲市場,中興採取了運營商建立聯合創新中心的做法,比如與沃達豐德國設立研發實驗室,主動讓運營商更早認識自己。截至2010年底,中興通訊在歐洲區域常駐人員配置近1500人,其中本地員工整體占比將近50%。中興通訊計畫未來三年逐步提升本地員工占比至70%左右。

挑戰重重

侯為貴說,雖然一些西方電信公司在走下坡路,但是真正要把市場,特別是歐美高端市場拿到手依然是非常困難。歐美公司之間雖然也有互相打仗的,但是讓中國公司進入,還是讓歐洲公司進入,待遇還是不同。另外歐美企業客戶關係是長期固定的,要取得高端客戶的認可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慢慢轉變他們的觀念。雖然在歐洲大運營商戰略中,中興仍可保持著性價比和靈活作戰的優勢,可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但從目前來看,中興在無線市場所獲得的大運營商的訂單還非常有限。“6年前,我們提出要從‘中國的國際化公司’轉變為‘總部在中國深圳的跨國公司’”。侯為貴說,“從那時候公司明確規定,內部工作郵件、開會、檔案一律要使用英文。單是這個轉變,就需要全公司的員工脫胎換骨。如今,公司的衛生間要配備座式馬桶,會議室要提供咖啡,餐廳要供應西餐。不過,我們清楚,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跨國公司需要做出的改變遠遠不止這些。”

逐步淡出非洲,被中國公司取代,這是一個大趨勢。”中興的內部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