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朵帶來的靈感


  “貓耳朵”是一種面做的杭州名點,江浙一帶遠近聞名。它不僅色香味俱美,而且清口開胃,營養豐富,是一種滋補佳點。人們稱讚貓耳朵“食罷不肯休,回味三日鮮”。
  據說,早在1913年,杭州一個名叫孫怡齋的,借了一百五十塊大洋,與五芳齋老闆合股開了一個點心店,叫“知味觀”。知味觀只賣湯圓、餛飩等一般點心,生意十分清淡。這時,店裡的跑街(相當於現在的採購員)杜大,來到十里洋場上海,想取些“經”,以打開這尷尬的局面。他一晃十來天,盤費也花得差不多了,依然一無所獲。
  這天他憂心仲仲,來到一個窮朋友家裡吃飯。他們吃的是麵食“麥疙頭”,又叫“麵疙瘩”。由於杜大又累又餓,一連吃了三海碗,覺得味道不錯。他的窮朋友養的一隻小貓,老是竄上跳下的,顯得十分可愛。杜大拎起了貓的耳朵,與它玩耍起來。當他一接觸這隻貓的耳朵時,忽然來了“靈感”:多好的貓耳朵呀!它曲卷、滑膩,又小又薄,也很好看。而對照自己碗裡的麥疙頭,咳,味有多鮮,卻有多醜!他一拍大腿,叫了一聲:“有門兒……”
  沒過幾天,正式以“貓耳朵”命名的點心,在“知味觀”應市了。這玩意兒吸引了廣大顧客,生意果然很好。“知味觀”也因此一舉成名。
  那年三月,上海一家顏料店老闆,飽覽了西湖湖光山色後來到了“知味觀”。他一看這貓耳朵,愣住了:小小的金邊碗裡盛著雞肉丁,就像翡翠般晶瑩;那片片火腿,酷似瑪瑙般瑰麗;那薄薄的貓耳朵,浮在那清澈的湯水上,又恰如出水芙蓉般潔白透明。這老闆不僅食慾大動,一嘗,果然清口滑溜,令人讚不絕口。臨走時,他用一塊緞子裹著,帶走了樣品。於是,杭州的“貓耳朵”也傳到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