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娥姐粉果


  在廣東成千上萬種各具千秋的菜點中,有一種叫娥姐粉果。粉果是一種點心,為什麼以“娥姐”為名呢?說來話長。

  很久以前,廣州西關是達官顯貴集居的地方。娥姐是某官僚雇的一個女傭,模樣漂亮,聰明伶俐,能做幾種細點。有一天,主人請客,讓她做幾樣細點。她琢磨再三,決定做一種別人沒吃過的點心。她把曬乾的大米飯磨成粉,用開水和面做皮,以炒熟的豬肉、蝦、冬菇、竹筍末做餡,包好上籠蒸熟,稱為粉果。客人嘗後,無不稱奇。於是,粉果漸漸被官僚們傳揚開。

  後來,一座名號叫“茶香室”的茶館老闆得知此事,他靈機一動,覺得這“粉果”倒是他大可利用的生財之品。於是,他用重金聘用娥姐為其製作粉果。

  “茶香室”規模不大,但很講究。老闆為了招待顧客,特別為娥姐搞了個玻璃棚子,讓娥姐坐在棚內製作粉果。並起名為“娥姐粉果”。這樣.顧客不但可以品嘗娥姐粉果.而且還可以看看漂亮的娥姐如何做粉果。於是,茶室生意越來越好,娥姐粉果也越來越出名了。各個酒樓茶室一見,紛紛仿製起來,就這樣,娥姐粉果越傳越廣。

  現在的娥姐粉果是用澄面和生粉做皮,用豬肉、叉燒、冬菇、筍肉、生蝦肉、白糖、醬油、精鹽、味素、白酒、胡椒粉、蛙油等做餡。每個粉果包餡六錢,要包得滿而不實,形如欖核,捏口不留指痕,搖之有聲。包好後,別具風味。

  粉果是用淀麵粉包裹蝦仁、豬肉等拌成的餡料,作成角形蒸製而成。皮薄白、爽軟、半透明,可見角內餡料,餡鮮美甘香。

  此品歷史悠久。明末清初屆大均曠東新語》記述廣東飲食習俗一書中載:“以白米浸至半月,人白粳飯其中,乃舂為粉,以豬油潤之,鮮明而薄以為外,茶蘼露、竹脂(筍)、肉粒、鵝膏滿其中以為內,一名曰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