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飲食風俗


  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及黑龍江省的大興安嶺林區。事狩獵業、林業,部分兼營農業、採集和捕魚。鄂倫春族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不固定。冬季在太陽未出前用餐,餐後出獵;夏天則早晨先出獵,獵歸後再用早餐。有時在獵區過夜。早晚兩餐,均由婦女在家司廚。主食以瘦肉為主。近代鄂倫春族則中多了米麵、玉米、土豆等食物。他們食用最多的是狍子,其次是犴, 獸肉食用方法大都習慣於煮、烤和生食肝腎,煮肉時將帶骨肉塊煮至半熟撈出,用刀割取蘸鹽水食用,尤喜食帶血筋的食用雹子時,喜歡將煮過的肉及其肝腦切碎拌和,再拌上野豬油和野蔥花而食。現在,他們肉切塊炒、炸或配以蔬菜製作成菜餚。鄂倫春族一般用曬乾法保存獵物。嚴冬出獵之前,倒一碗熊油以增強禦寒能力,成年男子好飲酒,多為自製的馬奶酒和由外地輸人的白酒。鄂地待人純樸、誠懇,有客來,一定盛情招待,若遇獵歸,不論是否相識,只要你說想要一點肉,定會將獵刀給你,任由割取。鄂倫春人有較多的飲食禁忌,如規定婦女在月經期或產期內不吃獸的頭和心臟;不準向“仙人柱”(帳房)中升起的篝火吐痰、灑水;每次飲食要先敬火神;不許射擊正在交配的野獸;獵獲鹿、犴、熊或野豬後,開膛時心臟和舌頭須連在一起,不能隨便割斷;在喪偶之後,三年內不能吃犴腸和犴頭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