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美餐:毛毛蟲

大清早,我們準備了200多公斤羅非魚,駕越野車在莽莽的原始叢林中爬行,約2小時許到達目的地姆班吉市,它是中非南部洛巴耶省的首府,坐落在高低起伏的小山包上,一幢幢風格別致的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

我們的“貨郎車”沿街緩緩行駛,當地居民聽到叫賣聲紛紛前來購買,不一會兒就賣掉大半。我們來到市中心的露天菜市場,當地農產品琳琅滿目,清一色的女商販們用法語和桑加語(當地土語)熱情地招徠顧客。

菜市場的一隅擠著一群人,不知在搶購什麼東西,我們忙趕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是一群婦女在賣毛毛蟲。她們席地而坐,雙手捧著塑膠桶,桶內裝著不停蠕動的毛毛蟲,前麵攤著的香蕉葉上也堆放著毛毛蟲,中非人不習慣使用秤,而是以堆論價,每堆約200克左右。毛毛蟲全身長滿茸毛,身體呈紅、黃、綠、蘭等顏色,猶如畫家的調色盤一般五彩紛呈。

她們用流利的法語對我們說:“毛毛蟲都是剛抓來的,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質,營養不錯,味道好極了!”邊說邊隨手抓起2條毛毛蟲放入嘴裡,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我們看傻了眼,誰也不敢動手。

“多少錢一堆?”

“200西非法郎(相當於2.70元人民幣)一堆。”一顧客與攤主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買走了一堆毛毛蟲。

後來,我們發現除姆班吉市外,中非的許多農貿市場和鄉間小路旁,賣毛毛蟲的地攤還真不少。

進入雨季後,毛毛蟲越來越多,有些婦女提著裝毛毛蟲的塑膠桶來我們的農業站叫賣,農業站雇的當地工人不來上班也捉毛毛蟲去了,據說一天可捉到三四公斤,收入遠遠超過工資。

國中畢業的朋加沙,是工人中的知識分子,會講英語,我向他請教毛毛蟲是怎么捉來的。他聽了後覺得不可思議,說:“原始森林裡多的是,只要去撿就是了。不信?明天是星期日,我帶你們去撿好嗎?”

次日清晨,我們頭戴大草帽(防止樹上的蛇掉到頭上),身穿厚厚的卡其布工作服,腳著高統膠鞋,手持小木棒,活像一支探險隊,跟著朋加沙進入莽莽的原始森林。林中根本沒路,越往前林越密,朋加沙揮舞長長的砍刀,披荊斬棘在前面開路。

“這毛毛蟲是上帝賜給我們的高級食品,小蟲4、5月開始孵化,到7月份開始成熟,7、8、9三個月,每天都能撿到大量的毛毛蟲,可供我們享用。不知你們注意到了沒有,最近到農業站來買魚的人少了,市場上牛、羊、豬、雞等食品的價格也下降了,這是毛毛蟲對市場的衝擊,我們中非人特別愛吃毛毛蟲,有了它就不想吃肉了。”

在密密的叢林中,東彎西拐地行走了一個多小時,仍未見到毛毛蟲的蹤影,我們有些急了。

“別急,馬上就有了”,朋加沙滿有把握地說,“找毛毛蟲要先找到毛毛蟲最愛吃的‘殺豐利’樹,它散發出的青香味,能吸引成蟲到樹上產卵,它的葉片柔軟多汁,是毛毛蟲最愛吃的。”

在一片喬木下,我們終於看到了毛茸茸的毛毛蟲,開始有點害怕,撿了幾條後就膽大了,只一陣功夫,隨身攜帶的幾隻塑膠桶都裝滿了。

歸途中,朋加沙再三邀請我們到他家品嘗毛毛蟲。他的家就在勃亞利村,簡樸的茅草房四周載種著芒果、香蕉、鳳梨。他的妻子立即忙碌起來,先將一些毛毛蟲放在清水中洗淨,再放入油鍋中炸,再將另一些毛毛蟲放入清水中煮一下,撈出來,撒上精鹽。面對“油炸毛毛蟲”和“水煮毛毛蟲”,朋加沙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可是我們見那模樣,遲遲不敢動手,出於禮貌又不能不吃,用手抓了一條“油炸毛毛蟲”,硬著頭皮放入嘴裡,果然又香又脆,比國內的蠶蛹好吃多了,這時,我才領悟到中非人愛吃毛毛蟲的原因。

席間,朋加沙還告訴我們,中非人除了吃毛毛蟲外,還吃褐色的谷蛾幼蟲、白色的蠐螬、灰色的玉米鑽心蟲、大小地老虎、蝗蟲、金龜子等10多種昆蟲。

中非地廣人稀,到處是莽莽的原始森林和綠油油的草原,至今仍是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基本上沒有使用農藥、化肥的習慣,這為昆蟲繁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為中非人提供了豐富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