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酒四戒

  一戒“自醉”。嗜飲者,有的善於自製,飲之適量,但有的貪杯無度,飲則必醉。據《容齋隨筆》記載,晉朝兗州刺史劉公榮,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他不管啥場合,飲酒必醉,自詡:“比我強的不能不和我喝,不如我的不得不和我喝,和我一樣的人不可不和我喝。”時下,如此癮君子不少,見酒即流涎水,癮頭勃發,豪飲狂喝,醉而後已。
二戒"勸醉"。敬酒勸飲,本是敬意“勸者盡其意,飲者盡其量”就是了。但有些人,在這方面存有誤識,似乎不把人勸醉便不夠“意思”,於是,不管客人酒量如何,一味硬勸,花言巧語勸飲;而有些被勸者,或是覺得感情難卻,或是為了顯示其量,往往有勸必飲,來者不拒。結果喝傷了身子喝壞了胃,甚至喝掉性命,樂極生悲。
三戒“賭醉”。有些人喝,不是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能多則多,能少則少,而是互相逞能,你剛我強,彼此打賭:你能喝三杯,我喝五杯;你喝八兩,我喝一斤;說話算數,不喝不是人。結果往往過量而醉,花錢買罪受。
四戒“媚醉”。有的人,一有機會與領導一起飲酒,便認為是表現自己的良機,百般獻媚取寵。一會兒向這領導敬酒,一會兒向那上司敬酒,而且自己“先喝為敬”,一飲而盡。領導叫他喝一杯,他自我加碼喝三杯,以示“從命”之敬。三喝兩喝,常常喝得昏然而醉,身不由已,不省人事。
古人說:“食唯半飲不兼味,酒至三分莫過頻”。“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此語道出了杯里春秋的妙諦,值得每個喜飲者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