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腦真能補腦?

“吃腦補腦”,這是民間流傳的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以為吃了動物的腦可以補充腦部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動物的腦雖有蛋白質、鈣、鐵等成分,但是,真的補得了我們的腦嗎?
讓我們先來看看腦的運作。腦用腦電波來作反應,它是靠一些神經傳導物質來傳遞信息,而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也靠以下幾種化學物質的運作:
乙醯膽鹼 這是腦的主要傳導物質,產生乙醯膽鹼的地帶是海馬回區,也是保存記憶的部位,它是由膽鹼蛋白製造的。食物中含最多膽鹼的有肝、腎臟、腦髓與蛋白,卵磷脂也含有豐富的膽鹼蛋白。
谷氨酸一種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它的傳遞信息需要有細胞受體NMDA的配合。當腦部缺氧或缺糖分時(如腦中風或腦創傷),神經細胞會釋放大量的谷氨酸,這過程會產生氧自由基而傷害神經細胞,這是為什麼腦中風會帶來神經細胞死亡的一個原因。谷氨酸來自小麥,味素就是單鈉谷氨酸。
兒茶酚胺類物質包括多巴胺、腎上腺素與去甲基腎上腺素與甲基腎上腺素。缺乏多巴胺會引發帕金森氏病;大難臨頭時,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引起心跳率的加快,使我們能施出最大能耐去應付或逃難。這一類物質是靠食物中的酪氨酸來製造,如牛乳、乾酪或乳酪。
血清動素它能控制睡眠、情緒與食慾。血清動素是由色氨酸轉變來的,即從蛋白質分解來的。魚與肉類含有豐富的血清動素,尤其是火雞。
腦內啡它比嗎啡的藥性還要強十倍。腦內啡會使人減輕痛感。傳統的針灸方法麻醉可能就是刺激到神經未梢而促進腦內啡的分泌。
其他還有丁胺酪酸(簡稱GABA,一種有抑制性的傳導物質)、組織胺、血管增壓素、神經緊張素等,它們各司其特定功能。
上述的神經傳導物質大都是在腦里合成分泌的,我們的飲食只能供給最基本的原料。生物合成的效率也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酶都稍微不同。再者,化學物質要跑到腦部必須通過血腦屏障,這是保護腦部的天然門坎,只有小分子才有可能過關。許多食物如肝、腎臟、腦髓與卵磷脂等,雖然含有製造乙醯膽鹼的膽鹼,但這些食物經胃酸分解後,是否會跑到腦部,仍是個未知數。所以“吃腦補腦”,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
另外,神經科學家發現許多神經疾病,如抑鬱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氏病及一個人的喜怒哀樂等,都是腦部化學起了不平衡的反應,有了這層了解,也就帶來各種處理神經疾病的新藥物。《醫藥經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