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家常菜

家常菜是家庭日常製作食用的菜餚。“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家常菜因地理位置、物產、生活習慣和飲食愛好的不同,形成了東南西北中各自風味的不同基礎,經過發展,經過提升,蔚成了中式菜的菜系。

家常菜,是中國菜的源頭,也是地方風味菜系的組成基礎。找尋中國菜的根源就以家常菜做開始。湘菜名廚黃清標師傅給我們敲響頭鑼為“論盡家常菜系列”掀開序幕。辣椒,驅風去濕湖南菜,偏重酸辣。這是地理因素形成的發展。湖南多山,氣候溫暖潮濕,自古就有“卑濕之地”的稱謂。所以人們喜食辣椒。辣椒,可以提熱開胃,去濕驅風。重辣,成為生活上的要求。家常菜,特別顯出這種風格。這是黃師傅開出來的選單:麻辣子雞、金鉤魷魚、豆豉辣椒、酸辣絞絲湯、干貝芥菜膽。豆豉辣椒蒸魚,單尾是湘式銀絲卷。六款家常菜,幾乎把湘江流域的湖南風味搜羅齊備。

偉人常吃的家菜——“豆豉辣椒”印象很深刻。

這道湘江家常菜在神州吃過兩次。一次是在長江遊輪船長的迎賓晚宴;另一次是在北京,由一代偉人身邊秘書張玉鳳剪彩開幕的“毛家館”。豆豉辣椒,都說是那位一代偉人每餐少不了的家常菜。稱得上是“正正宗宗”的“毛家菜”。黃師傅的“豆豉辣椒”版本依足,原汁原味,辣得滿足,吃得高興。豆乾、芹菜、大蒜、肉絲、豆豉、指天椒、紅椒,油渣合炒,味濃油重。用料平實樸素,而刀工講究,料如髮絲。

教人吃得噓噓叫

一炒就成圓圓的小環子,很像大姑娘耳孔掛著的小耳環。在湘江,原是叫做耳環魷魚的。芡稠味厚,配飯下酒兩皆相宜。烤軟的魷魚捲筒切絲,加上韭黃辣椒肉絲合炒。韭黃鮮嫩,魷魚甘香,肉絲有提味的效果。常用的物料配搭成地方的家常菜,確是美妙。辣椒落得多,其中更有琢碎的指天椒,讓人吃得大辣噓噓叫……這就是很典型的湖南家常菜“金鉤魷魚”。香辛味辣,很合南洋人的口味。

不現紅油的酸辣湯

湯料是冬筍、豆乾、冬菇加肉絲。雖然是家常菜,很有刀章講究的傳統,作料切得絲絲幼,彼此相連絞在一起。尤其是那豆乾絲更見師傅功力。批得片片同樣厚薄,切得條條同樣的幼細,但有明顯的特點,就是不斷不碎,蛋皮絲敷面別有情調。湯清鮮不濁,和川味的酸辣湯浮泛紅油有所差別。辣是來自胡椒,酸是由白醋帶起。“酸辣絞絲湯”開胃爽嫩很有食趣。

鹹香辣子雞

湖南物產豐盛,家常菜多以時蔬家畜家禽為主料。“麻辣子雞” 是常見的家菜,尤其是在洞庭湖地域一帶,幾乎是家家擅長。由於子雞去骨切丁,所以老少食客都能盡情享用。雞丁醃製入味,拖漿過油更顯嫩滑。炒以青紅椒塊,雖有花椒麵和指天椒碎,但麻辣度低。麻而不烈,辣麵不燥,突出了雞丁的鮮嫩。"麻辣子雞”把湖南家常菜的芡大油重,鹹辣香軟的風味表達出來。

奇妙的豆豉調味

重用豆豉,是湖南家常菜的一個特色。豆豉調味,總離不開紅辣椒的相伴,又是湖南家常菜的另一個特色。事實上,豆豉調味效果奇妙,鹹香濃厚提鮮力強。許多菜系都以豆豉調味,豆豉可算是中華飲食的一大發明。“豆豉辣椒蒸魚”是很普遍的家常菜式。食味之妙,是妙在以豆豉和辣椒做味料,顯得肉緊味鮮,香嫩辣濃。黃師傅選用鱈魚,鮮而柔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