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麵、貓耳朵與撥魚兒[圖]

刀削麵、貓耳朵與撥魚兒刀削麵在山西有特技,中國境內,除山西本地,也只有北京、西安才有賣刀削麵的。刀削麵是首先要面和得好,揉得勻,又要它堅實得像一塊白石。賣刀削麵的都備有一盤面基堆在案子上,隨賣隨削。所謂削,便是用快刀像削蘿蔔皮一般,沿著邊一片片的把面削成四五分厚、兩三寸長的棱形面片,然後按客人的吩咐做成炒的、燴的或涼拌的。這種面片是實面的,所以很有咬勁,炒的用韭黃、冬筍、肉絲,燴的用口蘑玉蘭片(嫩筍乾),拌的用水蘿蔔(一種華北特產的含水份多肉質細嫩的蘿蔔)、雞絲,腴滑脆韌,兼而有之,各種吃法,各有妙處。手藝高的削麵師傅,常常做特技表演,朋友在一次宴會上約了當地的名廚前來獻藝,在酒菜上完,照例出壓席面飯時,削麵師傅便托出一塊和好的面基,用小圓托盤盛著頂在頭上,兩手各執一利刀,左右開弓的削起面來,他完全憑感覺和手勁,使頭上的托盤隨著他的刀鋒鏇轉,削下的面片,都是長短厚薄大體勻淨的,然後送進廚房加以調製。我們在舊金山吃日本料理“鐵板燒”,看見廚司當眾切割烹調,做出各種手勢,便大加稱讚,如若和山西這種削麵功夫比一下,那就是小巫見大巫,都要認山西的為奇技了。

貓耳朵和撥魚兒是山西住戶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調味的好壞,就很難有一定的標準。一般而論,貓耳朵極像義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據說義大利的這種出品,就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學會了捏貓耳朵,回去以後仿製的,後來便由機器生產了。貓耳朵是把面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著一轉,便被捲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裡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著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配料各隨其便,一般人家愛用韭菜肉絲和蝦米,就很夠味,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隨心所欲,沒有止境的了。

撥魚兒和中國南方人煮麵疙瘩大體相同,不過做功要細緻些。面是和得很稀的,鍋里燒好一鍋湯(葷素都可以),山西人用枝竹筷,順著碗邊把向下流的麵漿,撥亂成細長條,落進沸湯里(南方人用湯匙舀,成為不規則的塊子,所以稱為“麵疙瘩”),隨下隨熟了。直筷子在圓碗邊亂落麵漿,總是兩端尖中間胖的麵條,在沸湯中翻動,就像游魚一樣,所以便叫做“撥魚兒”了。我也看過一次不用筷子撥,而是由廚司憑手法控制麵漿流量的。他把麵漿像紙片一樣,落進滾湯中,受熱便自然兩邊捲縮起來,成為一條延續不斷的空心面,堪稱絕技,據說再沒有第二人了。中國有些獨到的本領,但是他不肯傳人、這真是封建社會制度的惡果。

柳葉兒和杭州的“片兒川”形式相似,把面擀成薄片,然後切成狹長的斜方形,像柳樹葉一樣,再用高湯烹燴,這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