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子的營養

栗子又叫板栗,果實秋季成熟時採收,是我國的特產果品之一,有“乾果之王”的美譽。栗子生命力強,易存活,並且可以代糧食用,民間常將其與棗、柿並稱“鐵桿莊稼”或“木本糧食”。

祖國醫學理論認為,栗子味甘、性溫,有補腎壯腰、健脾止瀉、活血、止血功能。適用於腎虛、腰膝酸軟無力、筋骨疼痛、尿血、便血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栗子中含糖及澱粉高達62%~70%,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此外,還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多種維生素。

栗子不但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且其藥用性能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醫學典籍中也多有論述。尤其是栗子對人體的滋補功能,堪與人參、黃芪、當歸等名貴中藥材相媲美且價格低廉,因此備受歷代醫家的推崇。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稱栗子為“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明代李時珍則別有一番見解,說栗子有驅寒、止瀉之功效。

栗子可謂全身是寶,不但果實能食用充飢,就連其內果皮、外果皮、樹葉、樹皮及花皆可入藥。樹皮有收斂的作用;而鮮葉外敷,可治療某些皮膚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