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無主”膳食方

祖國醫學的飲食療法對於治療神經衰弱有較好的療效,它能夠補益氣血,調養五臟,寧心安神,滋補肝腎,平衡陽陰,增進人體的康復能力,且由於味鮮宜口,深受患者的歡迎。在臨床醫療實踐中,對一些神經衰弱患者套用飲食療法,可獲得藥物未能取得的效果。在此,介紹幾種神經衰弱常用的食療方法。
烏龜百合紅棗湯:
取半斤重龜一隻,去甲及內臟,切成塊,先用清水煮一陣,然後加入百合30g,紅棗10枚,繼續熬煮,直至龜肉爛熟,藥物煮透,然後放入適量冰糖。吃肉喝湯汁,一天食完。經常照此食用,對治療陰血虧虛的失眠、心煩、心悸等症有效。
祖國醫學認為,烏龜肉性味甘、鹹,平,能補血,強筋,滋陰,清虛熱;百合性味甘、微苦,微寒,能寧心,安神,潤肺;紅棗性味甘,平,具有益氣扶正,健脾養血的功效。
鯽魚糯米粥:
取鯽魚1-2條,糯米60g,洗淨,一同放入鍋內,添水後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慢熬,直至熬成稠湯粥狀為止,添少量細鹽、蔥、姜等佐料,一次食完,每日或隔日一次。長期堅持,對神經衰弱表現的頭暈眼花,心慌,精神不振,食少,出虛汗,氣短懶言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鯽魚為魚中佳品,性味甘,溫,有和胃健脾,補虛扶正的功效,《日華本草》說它能“溫中下氣,補不足”;糯米為糧中上品,性味甘、淡,平,有補脾益氣緩中的功效,《本草綱目》說它能“暖脾胃”。
白鴨冬瓜湯:
取白鴨一隻,去毛及內臟,放入茯苓、麥冬各30g(用紗布包好),加足量水,先煮一段時間,然後添放冬瓜500g,直至鴨肉熟透,瓜熟爛為止,最後加入少量味素、調料。吃鴨肉和冬瓜,喝湯汁,分2-3餐食完。經常食用白鴨冬瓜湯,可寧心清熱,滋陰安神,對改善神經衰弱的心煩失眠,口乾,盜汗等症十分有益。
白鴨肉性味甘、鹹,涼,具有滋陰補虛扶正的效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安神健脾之功;麥冬性味甘、微苦、微寒,有滋心陰及養胃潤肺的作用;冬瓜甘、淡,有養陰,清熱,滲濕的功能。
杜仲燉公雞:
選未成年的黑公雞一隻,去毛及內臟,洗淨,腹內放進杜仲30g,用瓦鍋加水慢火燉,過一會兒再添入桂皮,八角茴等品。等肉燉爛熟後,吃雞肉、喝湯汁。再隔一周照此法進食,長期堅持,用來治療神經衰弱等表現出的腎氣虧虛的證候,如精神倦怠,嗜睡,小便清頻,腰痛,肢冷畏寒,陽痿,工作效率低下等,屢可獲效。
祖國醫學認為,杜仲性味甘,溫,有調補肝腎,強腰壯骨之功;公雞肉性味甘,溫,有溫腎扶陽,健脾養血之效,現代醫學認為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鈣、磷、鐵、鉀等。
硃砂煮豬心:
取豬心一個,剖開洗淨,將硃砂1.5g放入心腔內,外用細線紮好,放至足量的清水中煮熬,直到豬心熟透為止;喜歡蘿蔔者,少加幾塊白蘿蔔同煮亦可;最後,適當加點鹽與調料,加味素、小蔥以去腥味,但不宜放八角茴、桂皮類溫燥之品。取去藥物,食豬心,喝湯汁。經常食用,可治療心煩失眠,心慌心悸,神志不安等症。
祖國醫學認為,豬心性味甘、淡,平,能養心安神,補血,止汗;硃砂性味甘,涼,有寧心定志的功效。
桂圓蓮子湯:
取龍眼肉15g,蓮子米15g,同放進鍋內,加足清水,以小火煎煮成湯,添入適量冰糖。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可長期堅持食用。這種食療法簡單易行,在民間比較普及,為民眾所喜愛,對心血虧虛的失眠心悸,神志不寧,食欲不振者有一定治療效果。
桂圓即龍眼肉,中醫認為其性味甘、溫,有養腳,寧心安神之功;蓮子性味甘、澀,平,有養心安神,定志,健脾補腎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