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礦物質吸收的原因

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利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除礦物質不同態型影響其吸收利用和生物效應外,還有下述重要因素。

食物種類的影響:動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不僅富含鋅、銅、鐵等必需微量元素,而且吸收利用率也比較高。如植物性食品中的鋅元素所以不易被吸收,主要是由於植酸、纖維素以及草酸的影響。植酸能與鋅形成難溶性的鹽而不能被人體所吸收;植物纖維可降低鋅的吸收率;草酸顯然不影響鋅的生物利用率,但草酸有協同纖維抑制鋅吸收的作用。穀類、水果、蔬菜中的鋅所以不易被吸收,就是由於植酸、纖維和草酸的影響。因而以穀物為主食的地區,攝入動物性食品少,往往容易造成鋅缺乏症。

在穀類中,如全小麥、全糯米、全大米、全玉米等,雖然含鋅量較高,但吸收利用率低。未發酵的麵包、黑麵包、玉米餅中的鋅吸收也差。麵粉中的植酸經發酵後可被破壞,從而提高鋅的利用率。食品製作過程中,產生了植酸鹽—蛋白質—鋅複合物,也影響鋅的吸收。

正常人乳中的鋅主要與吡啶羧酸等小分子物質相結合,其吸收利用率較高。牛乳中的含鋅量雖不亞於人乳,但其中的鋅常與大分子蛋白質相結合,不易被吸收。因而人工餵養的嬰幼兒,要特別警惕防止缺鋅。以上是以鋅為例說明食物種類和礦物質吸收的關係。其他元素的吸收利用也有類似的問題。

離子間的相互作用也會影。向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如由於鈣和鋅在吸收過程中有相互競爭的特性,所以在飲用硬水的地區,水中鈣含量高,影響鋅的吸收和運轉。銅、鋅吸收亦有競爭性拮抗作用,因而臨床上評價銅、鋅營養時,除了測定血清鋅值和血清銅值之外,還十分注意它們之間的比值,這對臨床診斷和治療都有意義。鐵與鋅在人體內也有相互抑制的作用。鎘能幹擾鋅的吸收。

補鋅干擾銅吸收;補鐵抑制鋅吸收;缺銅影響鐵的運轉與釋放;鐵占據運鐵蛋白影響鉻的轉運;銅、鈷、砷可抑止亞鐵絡合酶,阻止鐵與原卟啉合成血紅素,導致紅細胞內缺鐵而骨髓鐵沉積。紅細胞內鋅。非必需或有毒礦物質元素鎘、汞、銀可干擾銅的吸收,鉛干擾鋅與鐵的利用。常量元素鈣、磷可干擾鐵、銅的吸收利用,硫離子和多價磷酸鹽分別與銅、鋅結合形成難溶性複合物,影響後者吸收。

此外,礦物質元素的化學價對人體吸收和利用也有很大的關係。如二價鐵比三價鐵吸收好。三價鉻的存在形式是人體必需而無害的,而六價鉻則有相當強的毒性及致癌性。